中科院氣溶膠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曹軍驥向媒體表示,氣溶膠是人們呼吸、咳嗽、打噴嚏和大笑等過程中排出的液滴。
醫用口罩能阻擋
其粒徑一般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體後很快(1秒甚至幾十毫秒內)蒸發,形成飛沫核(粒徑幾微米),且飛沫核長期懸浮在空氣中並隨空氣遷移,其傳播距離可達數百米甚至更遠,增加了無接觸傳播的風險。
四川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李後強撰文表示,由於氣溶膠顆粒比較大,一般大於10微米,50微米以上的最多,因此一般醫用口罩(或者防範霧霾的口罩)可以阻攔這種粒子。特別小的氣溶膠粒子(半徑小於0.1微米),重量輕,主要分佈在高空(來自土壤的靠近地面),隨風飄走了,人呼吸到的可能性不大。另外,氣溶膠質點比表面能很大,又有電荷,病毒很容易被破壞,存活度不高。
對於非醫護人員而言,在實際生活中,只有達到極高數量級的閾值,部分病毒才能由黏膜進入人體。同樣,通過氣溶膠形式懸停在衣物、皮膚的病毒,只有極微小的比例能通過手部觸摸進入眼口鼻,病毒量能致病的可能性不高。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