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中企保民生穩人心 真誠真情服務香港

2020-02-18

趙 陽 招商局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助理

昨日,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到香港中資企業走訪,向堅守一線崗位的廣大員工致以慰問和敬意,實地調研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市場供應、金融紓困、風險防範等工作,並要求香港中資企業繼續以實際行動體現「植根香港,服務國家,心繫社會」責任,全力配合港府共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聯繫、協助管理在港的中資機構,是中聯辦的重要職責。親臨在港中資企業、深入一線走訪調研,展現出駱惠寧主任履職以來的工作新作風、親民新氣象:既嚴格履行管理職能,又傾聽基層聲音;既為企業加油鼓勁,又全面了解企業和員工對中聯辦的要求和期待。

中資企業穩定人心不負期待

在疫情嚴峻的當下,駱主任走訪中資企業,真誠地向香港社會傳遞清晰信息:中央和祖國是香港的堅強後盾,在港中資企業充分發揮在市場供應和金融紓困的積極作用,全力支持配合特區政府抵禦風浪,堅決確保民生供應穩定,增強香港市民的信心。

這正如駱主任就職時所言,「帶着對香港的真誠和真情做好工作」。「真誠和真情」,就是「與香港市民同行」,急市民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扎扎實實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顯然,駱主任用「接地氣」的工作方式展示了 「真誠和真情」,他高度關注民生物資的供應保障,十分細緻地向基層人員了解情況,特別是豬肉、大米、日用品倉儲、汽油等供應,不是簡單地聽匯報、開會議、看文件,而是用務實的行動,讓香港市民安心放心。

一直以來,中資企業在保障香港民生、推動經濟發展,發揮着重要作用。華潤、中旅、中糧、粵海等駐港中資企業,長期肩負着向香港供應鮮活農副產品、水電氣等基本生活物資的重任,華潤的五豐行更是被市民譽為香港人的「菜籃子」。據統計,香港逾百分之九十的活豬和牛、百分之七十五的淡水、百分之七十的鮮活家禽、百分之五十二的小麥粉、百分之二十六的食用油、百分之二十五的電力等都由中資企業供應。

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資企業全力維護香港經濟、社會穩定,與港人共度時艱,中資企業帶頭不裁員、不減薪;招商局集團千方百計保障食米、糧油供應;中銀香港等中資金融機構第一時間推出「還息不還本」等諸多支持措施,助香港中小企、市民減輕壓力,穩定市場,並為兩地抗疫提供金融支持,起到了示範和引領作用;中石化採取「油品不斷供、商品不漲價、服務不打烊」等有力措施,保障香港燃料穩定供應。

做香港融入國家大局的帶動者

下一步,在港中資企業要主動作為,不僅要做改善民生的助力者,打贏「抗疫戰」,更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發揮背靠內地、聯通全球的優勢,推動香港盡快走出低谷、重振經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握國家發展機遇,正是香港發展的大勢所趨。

中資企業有着強大的資源優勢,特別是在內地有規模龐大的產業佈局,對國家戰略的敏銳度更高、融入度更廣。中資企業應該做好香港融入國家戰略的帶動者,要在對接「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新推動等重大建設和規劃中,充分利用在港中資企業的制度優勢和資源優勢,從「國家所需、香港所長、企業所能」中找準結合點,聚焦香港金融、貿易、航運三大國際中心和國際創科中心建設,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拓展專業服務等傳統產業發展空間,大力發展創新科技等新興產業,帶動香港經濟轉型升級;多與香港中小企業以「併船出海」的方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共拓商機。

除此之外,中資企業還要關注「三業」(學業、創業、就業)問題、社會老齡化問題等。在港中資企業要加大招聘力度,優先招聘本港人士特別是本港青年,同時發揮內地產業集群優勢,為香港青年北上就業、創業積極創造條件。同時,要加大民生領域投資,協助特區政府解決香港深層次經濟民生問題,以實實在在的項目為香港市民特別是青年人的發展拓展新空間、新機遇,讓他們得實惠、享紅利,並支持香港社會公益事業和青少年發展,為香港年輕人的成長成才提供實習交流機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