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名家時評】中俄高效極速導彈威懾力更強

2020-05-14

許楨 教授 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

海軍從來是技術軍種,這一點在工業革命之後更見突出。即便富強如美國,面對持續上漲的軍艦承造費用,也不得不進一步控制艦隊規模;或以更小、更便宜的艦艇完成新工作、迎接新挑戰。眼前美軍水面、水下戰力與規模,主要受到國防開銷,也就是年度預算所制約;與之相對,海狼式攻擊核潛艇,到DDG-1000大型驅逐艦的設計、研製與生產看來,美國企業和公私科研體系的技術儲備,仍屬首屈一指,而且遠未發揮到極致。

換言之,今天美軍技術水平,遠比冷戰時代,或之前任何一個歷史時段都有領先優勢。以此為背景,中俄沒有掉以輕心的條件;美國軍隊及其技術體系的瞬時爆發潛能,仍然遠比任何潛在對手為高。另一方面,中俄在科研及生產體系的突破,又會刺激美軍加大研發的力度。

在海軍裝備領域,近年的焦點,就放在高超音速、或曰極速武器身上。所謂高超音速,是指音速5倍以上;同時具備更靈活的彈道,以及以千里計的長程投送能力。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現在不單求快,也要求具備難以預防的能力。而難以預防,首要難以預測,而要難以預測,就必須打擊距離更遠、彈道可因時因地而變。那麼,動輒千數公里射程、20倍音速的傳統彈道導彈,就因其彈道呆板,而不包括在目前的極速水面打擊武器之內。這類武器,單個成本並不高,而且可以大量採用成熟的科研技術。

俄羅斯空天軍,就使用1970年代研製、裝備MiG-31改進型掛載的「匕首」高超音速空對地對海導彈。另外,中國戰略火箭軍裝備的東風-17型反艦彈道導彈,其助推段幾乎照搬東風-16型;由於東風-16不只技術成熟,而且是單級固體燃料火箭,在同體積、同射程的導彈中,成本遠比其他投射原理的型號要低。

因此,從「匕首」到東風-17,不僅突防能力強,成本效益也高,更重要的是,兩者針對性極強,戰略威懾效果更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