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檢討通識科刻不容緩

2020-05-14

彭智文 教育工作者

去年反修例事件引發長達半年的暴動,據教育局去年年杪披露,被捕教師約80人,當中涵蓋註冊和非註冊教師。截至本年五月,被捕學生逾3,000人,最年輕者僅11歲。日前更有一名13歲學生,自稱學生記者,到非法集結的現場進行所謂的「採訪」,令人嘩然。

凡此數字與事實,說明香港的教師與教育確實存在深層的問題,若教育界仍以「專業自主」為藉口,拒絕反思與檢討,誠是敷衍塞責。行政長官只是說檢視通識科的前景,不能讓教育成為「無掩雞籠」云云,旋即引來教協大肆抨擊,這又一次說明教協的橫蠻與無理。當教育界專業失衡,甚至有教師失德,政府重新檢視,有何問題?

首先,通識科的教材問題。有論者謂通識科教科書都曾送審,制度行之有效,不需改變。不可不知,目下中小學課程,很多學校擬設「校本教材」,而「校本教材」不用送審,再加上通識科多個課題與社會時事相關,教師怎樣施教,如何引導學生評論時事議題,能否完整和客觀地陳述事件本末或正反立場,關上教室大門之後,旁人無從得知。

況且,近期坊間紛紛披露了小中大學試題和習作,充塞辱警與歪理,甚至刻意歪曲史實,足以證明部分教師的知識水平低劣,甚至違反專業操守。於此,為何教協不曾予以批評呢?至於,每所學校通識科的教學情況,在目前校本管理的制度下,教育局雖然有權,但往往以尊重教師專業為由,不予插手。筆者認為,教育局實在有責任加強通識科的重點視學。

此外,通識科作為本地考生報考聯招的「必修科」,這個安排應適時檢討。拒絕檢討就是拒絕進步,而課程檢討和考評制度改革不時也進行。昔日取消「高考」,改設「文憑試」,到近年又恢復在文憑試中文科加入「範文」。這些改變,有大有小,因時制宜。筆者不明白為何有些教育界人士如斯害怕觸碰通識科呢?難道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嗎?

有人提出,把通識科改為校內選修科,甚至不設公開試。這些都是可以詳細討論的,硬說目下通識教育沒有問題是掩耳盜鈴,政府不妨公開被捕的80位教師中,有多少是任教中學通識科。再說,教育局應當要求全港所有中學呈交所有通識科的自編教材,甚至在堂上使用過的電子簡報和影片,讓專家或公眾評斷當中有沒歪曲事實,散播謠言。倘若教師以樹德立人為職志,光明磊落,相信是不會反對的。不過,教協又或以干涉教學為由群起攻之。

近一年,謊言逐漸變成「真理」,單從把刑事毀壞說成「裝修」,已讓人痛心至極。好像近日所謂13歲「記者」事件,有前港台高層、資深傳媒工作者稱讚這名學生「必成大器」,令人費解!何謂「記者」?難道鼓勵學童扮記者,走到騷亂現場?筆者以為,成年人尚且如此顛倒是非,若不及時檢討通識科,甚至整個中小學課程,後果不堪設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