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中歐關係面臨機遇與考驗

2020-06-27

周錫生 東南大學國際戰略智庫研究員

6月22日,中國和歐盟領導人以視頻方式舉行了第22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了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歐盟領導人共同主持會晤。對此次會晤,國際社會很關注,歐洲輿論更關注。

關注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這是中國領導人與去年12月走馬上任的新一屆歐盟領導人的首次會晤,會晤很有必要,也格外重要;二是這是全球疫情以來中歐領導人的首次接觸,疫情衝擊了世界,世界正在改變,國際關係變得更加錯綜複雜,中歐關係也不可能不受到影響,中歐領導人直接交流溝通,有助於雙方更好地了解和相互認知,把握好中歐關係發展的大方向;三是自疫情以來,歐洲對華關係中不無雜音,尤其在涉港國安問題上,歐洲議會以及有些歐洲政要和歐洲輿論,或出於自身利益需要,或受美國等國的挑撥、施壓和影響,發出了一些與中歐關係發展大局不和諧的聲音,有的甚至還比較偏激,這不利於中歐關係的健康發展。

無根本利害衝突互利合作空間大

中國和歐盟都是當今世界的重要力量,中歐的經濟總量之和約佔全球的三分之一。中歐建交45年來,雙邊關係取得長足發展,為雙方國家和人民都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世界和平與繁榮作出了積極貢獻。中歐關係不斷拓展,雙邊貿易額穩定增長,中國早已成為德國等歐盟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大量德國、法國等歐盟國家的產品在中國市場上佔有了重要份額,獲得了良好口碑。

雙方除在經貿、科技等領域有諸多合作外,在推進全球治理、支持聯合國和世徽梒斯弘篕痦梒晷鷛p,維護國際多邊關係,促進氣候變化、環境保護、清潔能源合作,以及在伊核問題和阿富汗等國際和地區問題上,也都有不少合作。

中歐之間最大的特點是雙方之間並不存在根本的利害衝突,開展互利合作的空間很大,支持多邊主義的共識越來越多。從人類發展進程的寬廣角度和雙方發展的現實和長遠利益需要看,中歐都可以也都有條件成為全方位戰略夥伴。中歐之間的交往應當是相互成就的正循環,而不是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即便有競爭也不是結構性和系統性的,更不是敵人。

毋庸置疑,中歐之間也存有一定的分歧、矛盾,彼此的政治體制、意識形態、價值觀和宗教文化等也有明顯不同,但這就是世界的多元化,也因此不應該成為彼此發展關係甚至成為長期合作的實質性障礙。

中歐關係雖也有波動,但與長期來波動不定甚至不時劇烈震盪的中美關係不一樣,彼此雖有分歧和矛盾,但雙方建交45年來雙邊關係總體上是平穩的,健康發展的。相互尊重,加強溝通,求同存異,雖有競爭,但以合作為主,已經成為中歐關係的基本合作模式。

歐盟不要因小失大因虛失實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多次表示,中方對發展中歐關係有三個「始終如一」:第一,中方重視歐洲的態度始終如一;第二,中方推進中歐務實合作的決心始終如一;第三,中方致力於中歐全球事務協調、共同維護多邊主義的立場始終如一。中國在發展與歐盟的關係中沒有私心,更沒有想影響和拆散歐盟與美國的關係,歐盟經過與中國45年的交往合作,應該看到中方對發展歐盟良好合作關係的真誠願望和實際行動。

中國希望與歐盟整體以及與歐盟成員國進一步擴大和發展包括經貿、科技、能源、人文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在內的互利合作,歐盟國家也都很歡迎,但必須指出的是中方對歐合作的出發點是互利共贏,不帶有任何政治色彩或者國際和地緣政治戰略意圖。有些國家和輿論不斷挑撥,不過是一種小人之心,試圖干擾破壞。

疫情給中國和歐盟都帶來了嚴重衝擊,雙方都積極採取措施防控疫情,也因此逐步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中國的經濟社會正在逐步全面恢復正常,歐盟多個國家也正在逐步恢復經濟社會活動,雙方繼續推進包括經濟、貿易、疫苗特別是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在內的互利合作,共贏的空間很大。

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和優化營商環境,對歐盟企業是巨大的利好機會,中國將一如既往地歡迎歐盟企業到中國投資。當然,中國企業也願意繼續到歐盟國家投資合作。雙方的投資協議已經談判了7年,分歧終究會解決,相信這一協議的達成將為雙方投資合作提供更穩定的條件。

中歐的共同點遠大於分歧。中國從不對歐盟和歐盟國家說三道四,歐盟也應該尊重中國,尤其要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和安全關切,同時排除外部干擾影響,不要因小失大,因虛失實。繼續發展中歐關係對雙方都是一種考驗,中國經得起,相信歐盟也會從自身利益出發經受住這場考驗。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