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地產經 > 正文

反制美國 社科院學者倡做三件事

2020-07-23

香港文匯報訊 中美關係惡化,就市場擔心美國通過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對中國香港、中國內地進行金融制裁,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奇淵撰文認為,美國通過SWIFT對香港、內地進行金融制裁的可能性極小,但對單個金融機構來說,局部、中等程度的精準制裁完全是有可能的,而且這種可能性正在上升。他同時認為,中國要反擊美金融制裁,要做好「三件事」。

堅決推進改革開放

徐奇淵在內地《財經雜誌》、題為「為什麼中國不可能被整體踢出SWIFT?」的文章指出,「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被踢出SWIFT的可能性極小,除非美國政府嚴重發瘋。不過現在美國政府也基本接近瘋狂,所以要對最糟糕的情況有所準備、要有理論研究和金融政策上的準備。」

面對美國的無理打壓,文章認為,中國要繼續堅決推進改革開放,還要注意:一方面做大,做到更加too big to fail(大而不能倒);另一方面要繼續融入世界經濟,做到更加too connected to fail(太關聯而不能倒)。

保持全球雙邊聯繫

徐奇淵表示,特朗普7月14日簽署《香港自治法案》,坊間對此法案的曲解甚廣,在他看來,中美全面脫u的現實條件尚不具備。他指出,回顧美國制裁伊朗的過程,美國從2005年開始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三年後切斷CHIPS(紐約清算所銀行美元同業支付系統),2012年切斷SWIFT。他解釋稱,從伊朗受制裁的漸進升級過程來看,冷戰、熱戰的前提是:第一步雙邊經濟脫u、第二步雙邊金融脫u。而目前,中國與美國、歐盟的經貿、金融聯繫極為緊密,大家都需要保持這種聯繫。

加快人民幣國際化

對於單個金融機構而言,徐奇淵認為,局部、中等程度的精準制裁完全有可能且可能性正在上升,「這是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對於中國金融機構本身而言,應在美國法律框架內,積極維護自身利益。」他建議,美元已經開啟了弱周期,要抓住這一有利時間窗口期,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向充分的彈性匯率制轉變,同時完善人民幣外匯市場的風險對沖工具及其流動性。在貿易和投資領域,應爭取更多使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並完善熊貓債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境外和多邊金融機構在華發行人民幣債券。

對於已經陷入美國金融制裁的中國金融機構,他認為既來之則安之,要讓這些機構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他指,中國迫切需要打造完整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產業鏈,尤其是海運金融服務體系這類卡脖子的環節。

此外,他指出,由於歐洲是國際均勢當中的關鍵制衡力量,且歐洲國家的主權意識也正在崛起和上升,中國有必要團結這股力量。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