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居安思危安貞堡

2020-08-11
■安貞堡遠眺。 作者供圖■安貞堡遠眺。 作者供圖

肖 薊

始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歷時十四年方才完工的安貞堡,又名「池貫城」,位於距福建省永安市城區110公里的槐南鎮洋頭村內。安貞堡整體為圍廊式土樓與中心廳堂相結合的院落式民居,是福建民居中獨樹一幟的「圍龍屋」建築。去冬銀杏葉黃時節,在參加三明市大田縣與廈門市集美區聯合開展的一個文化活動期間,首次聽到安貞堡的芳名,會後特意前去參觀。抵近目的地,遠遠望去,背靠青山、面對田野、黑瓦白牆、坐西朝東的安貞堡,與眾不同,氣勢不凡。到得堡前,最先進入視線的,是一個南北長、西東短,可容千人的露天練兵場。

佔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的安貞堡,端坐在臥牛形地勢上。據我所知,一般民居乾打壘土牆,厚度大約在40厘米左右。安貞堡牆,高9米,下厚4米、上厚2米,堅固程度,可想而知。由當地鄉紳池雲龍修建的安貞堡,以穿斗與抬樑式結構相結合,從東向西,隨形就勢,漸次升高。遠眺屋頂,層層疊疊,彼此照應,錯落有致。土木結構的城堡,上下兩層,前後三進;建有正堂、下堂18個,廚房12個,水井5口;全堡共有350個房間,可容納千餘人居住。廳、堂、臥室、書房、糧庫、廁所等一應俱全。另外,每層不單有內走廊,而且有石板砌成的繞堡「跑馬道」,遇有敵情,可供堡內跑馬傳遞消息、下達作戰命令。

史料記載,池雲龍在清代直隸州(今天津)取中拔貢候選知府,返鄉後經報永安縣官,同意其自己出資建造安貞堡。獨樹一幟的安貞堡,設計之考究,建築之壯觀,布局之合理,功能之齊全,用心之良苦,工藝之精緻,對我而言,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給我較深印象的有,一進門上,濃墨重彩繪茠滬薶糧怮簡r的兩位武將--秦叔寶、尉遲恭,寓意驅邪避鬼、保衛家宅長盛不衰。二進門上,繪有唐太宗宰相徐茂公和魏徵的畫像,他們手上分別拿荋U子與酒壺。帽子,古稱「冠」,與「官」諧音;酒壺,稱為「爵」,暗喻加官進爵。二進前門的窗雕,刻畫荂u沉香趕考」的故事,寓意池雲龍「十年寒窗燈火苦,一舉成名天下知」。三進主堂廳,廳內中間四根柱子,寓意「四柱出廳」,體現池雲龍的知府身份。每根柱子的石質柱礎,均從70華里外的普禪山人力運回。我注意到,每個柱礎,鏤空雕花,造型別致,栩栩如生。工藝高超,令人嘆服。

安貞堡造型,前部呈方形,後部為半圓。堡之正門,為高丈餘的拱形大門,上方刻有「安貞堡」三個大字,兩旁一副藏頭聯曰:「安於未雨綢繆固,貞觀沐風謐靜多。」「安貞」二字,出自《周易》中「安貞之吉,應地無疆」,寓吉祥、安定、祥和之意。既祈居安思危,又禱國泰民安。為了增強防禦功能,正門有前後兩重,前重是兩扇六七寸厚的木板門,後重是一道堅硬的大鐵門。正門頂端,設有兩處灌水孔,用以防範火攻。

走進安貞堡,一切皆新鮮。令軍人出身的我眼界大開的是,全堡樓上四周內牆分布有瞭望窗90個、射擊孔180個。射擊孔和瞭望窗,便於居高臨下,對外觀察,進行射擊。但因直對地面,無法轉向,對安貞堡大門「鞭長莫及」。為了增強防衛功能,加強對堡門的保護,主人在堡的正面左右兩端,各建一座凸出5米、仿京城「午門」而建的「碉樓」。碉樓坐落在4米高的毛石基座上,四壁皆為夯土牆,前面和靠近中軸面,都設有射擊視窗。防禦武器為土炮及火槍,可對侵犯之敵,實施兩面夾擊、交叉射擊。更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是,碉樓建築結構為此前不曾見過的「傘形」。這種結構,既可使碉樓更加堅固,又可使安貞堡更具立體感。據說,當年池占瑞、池雲龍父子特意多次赴北京等地考察學習,將故宮、頤和園等建築元素,融入安貞堡的建設之中。

安貞堡,從選址、布局,到結構、建築等方方面面,都蘊含蚇@郁的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明清時期南方建築特色,令人目不暇接。堡內裝飾,堪稱華麗--飛禽走獸、孔雀開屏、牡丹吐豔、臘梅迎春等壁畫和屋簷上的《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等故事的浮雕人物造型,形態各異,活靈活現,都具有很高的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使參觀者賞心悅目的同時,觸摸歷史、增長見識。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組長羅哲文,生前一次參觀後,稱安貞堡為「國之瑰寶」。清華大學陳志華教授,則在他的專著《西華片民居與安貞堡》中,對安貞堡做出這樣的定位:「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木構建築」。在我看來,這些評價,恰如其分,名副其實。

安貞堡的建築布局,嚴格遵循中國宗法和禮制要求而制定。因而整體看去,給人的印象似乎有點「呆板」。可是,層層遞進、逐次升高的整體構造,使得空間視覺既有起伏變化,又富於節奏感。而作為空間過渡的通廊,迂迴曲折,曲徑通幽,使人感受到這是一個互相滲透、互相襯托的有機體,活潑且又多變。安貞堡除正面中間設有大門外,還在南北圍牆中部各開一個門,開門方向與安貞堡坐向的中軸線垂直,據說是為了「以導吉氣,束住財氣」。

安貞堡,除了建築令人震撼,主人的文化修養、堡內的文化元素,同樣令人折服。如,糧倉,美其名曰「積糧待變」;逃生窗,稱之為「金蟬脫殼」;廚房煙囪的出口,造成鱷魚嘴形,寓意「鱷魚轉運」;還有家財萬貫、別具匠心、萬福臨門等,都頗有文化韻味。在安貞堡二進天井兩旁,設有自修室,亦即書房。據族譜記載,此處原有藏書數千冊。安貞堡內,還有豐富的壁畫、泥塑、雕刻和彩繪。壁畫、泥塑,大多分布在前樓與第一進、第一進和第二進一樓的屋簷上方,以及部分三進一樓的屋簷上部。另外,還有不少妙聯和名言警句。如,宋太宗告誡皇室子孫的:「每茪@衣,則憫蠶婦;每餐一食,則念耕夫。」還有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柏廬(1627-1698)的家訓節錄:「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等。凡此種種,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安貞堡主人身上具有的儒、釋、道、佛思想精神境界。

徜徉在沐浴了百年風雨的安貞堡前,面對一座集文化與軍事之大成的雄偉建築,眼前氣象萬千,心中感慨良多。它,不是一座普通建築,而是前賢文化積澱的縮影。堡內建築結構,較之普通民宅,考究得多、齊全得多,除走廊外,還有水廊、連廊和天井,這與它的防賊防盜有密切關係。據悉,當年安貞堡曾經抵禦過多次匪患。每次土匪圍攻時間長短不一,最長的一次,將近一個月。安貞堡卻巍然不動、不曾陷落,有效地保護了池氏族人和周邊百姓安全。現如今,它像完成了使命的將士一樣,默默矗立在田頭山腳,展示茩楫騿A訴說蚞史,為鄉民造福,為遊客服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