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靜濤
從中共領導人的多次政策宣示已經表明,大陸願與台灣最高管理層坐下來平等協商,共商國是,只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無不可以協商。兩岸最高領導層應該正視對方的存在,相互溝通,努力設法化解分歧,盡早結束政治對立。在維護國家領土與主權完整問題上,並不存在「誰大誰小」,「誰是中央、誰是地方」的困擾。台灣方面沒有必要擔心在兩岸政治談判中「被矮化、被地方化」。
在兩岸的經濟性、事務性交往中,目前被雙方最高領導層認可的只有海協會與海基會的溝通模式。由於其民間定位,功能有限,難以適應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及眾多議題的商談。在可預見的未來,兩岸政治談判已是無法迴避。這就牽涉到雙方定位及是否對等的難題。
兩岸政治談判已無法迴避
關於大陸和台灣的政治定位,大陸主張過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特殊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是「中央對地方」的關係。《告台灣同胞書》就建議「首先應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台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狀態」。考慮到台灣當局的感受及台胞的感情,為了不致有以大壓小的錯覺,1981年的「葉九條」「建議舉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對等談判,實行第三次合作」。「一國兩制」的主要內容是: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的社會主義和台灣的資本主義長期並存;統一後,台灣將成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蔣經國不願放棄「中華民國」的「法統」,拒不與大陸展開和談。面對和平統一的壓力,1991年,台灣當局制訂並通過了《國家統一綱領》,主張「一國兩府」、「互不否認對方為政治實體」,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和「臨時條款」,正式承認了「中共政權」為「政治實體」,要求中共承認台灣是一個與大陸對等的「政治實體」,要與大陸平起平坐。
為了早日結束海峽兩岸的敵對狀態,1995年1月,江澤民總書記提出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強調「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建議「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雙方可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並達成協議。「至於政治談判的名義、地點、方式等問題,只要早日進行平等協商,總可找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辦法。」大陸已經認知到台灣當局的存在,特別強調雙方的談判是平等協商。李登輝作出回應,仍然強調「在兩岸分治的現實上追求中國統一」,毫無改善兩岸關係的誠意。
經過1996年的台海危機、1999年的「兩國論」風波,2000年5月,鼓吹「台獨」的民進黨上台,大陸表示「只要台灣當局明確承諾不搞『兩國論』,明確承諾堅持海協與台灣海基會1992年達成的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我們願意授權海協與台灣方面授權的團體或人士接觸對話。」大陸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立場,對陳水扁「聽其言、觀其行」。兩岸政治僵局又過去了8年。
兩岸分離不違「一個中國」事實
隨著台灣政黨輪替,國民黨已非過去的國民黨,雖然重新執政,在台灣主體性確立的大環境下,馬英九也不敢以國民黨中央來替代執政當局與大陸協商。國共論壇仍然定位在民間位階,只有建議權,而無決策權。
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明確提出,「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不是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這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這就是說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不存在分裂的問題,兩岸始終同屬於一個中國,只是管制的變化、管制方式的不同,造成政治對立。
台灣早已宣佈終止對大陸的敵對狀態、承認中共政權的合法性。雖然大陸沒有公開宣佈終止對台灣的敵對狀態、承認台灣當局的合法性,但從中共領導人的多次政策宣示已經表明,願與台灣領導人坐下來平等協商,共商國是,只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無不可以協商。既然兩岸是協商結束政治對立,因此,兩岸最高管理層就應該正視對方的存在,相互溝通,努力設法化解分歧,盡早結束政治對立。在維護國家領土與主權完整問題上,並不存在「誰大誰小」,「誰是中央、誰是地方」的困擾。台灣方面沒有必要擔心在兩岸政治談判中「被矮化、被地方化」。所謂「相互不否認」或「互相承認」的問題自然得到解決,而非兩岸關係發展道路上跨不過的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