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友樹
一九七九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了《告台灣同胞書》,鄭重宣告了中國政府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大政方針,呼籲兩岸就結束軍事對峙狀態進行商談。《告台灣同胞書》更包含和體現了「一國兩制」的精神。鄧小平創造性地提出以「一國兩制」模式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新構想,並逐步成為一項基本國策。出於歷史的機緣,香港成為實行「一國兩制」的第一站,也因而在兩岸關係中具有超然地位與獨特作用。
一、「一國兩制」的示範效應
「一國兩制」最初是針對台灣問題提出來的,而最先在解決香港問題上付諸實施。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實現回歸前的平穩過渡,並在回歸後保持穩定繁榮,從而以自身的成功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構想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統一模式,將對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發揮巨大的示範效應。香港回歸十一年來,中央政府切實履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莊嚴承諾,開創香港和內地共同發展的新紀元,出現了「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這一互相促進、共同繁榮的嶄新局面。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是行之有效、對各方都有利的模式,它既充分保障了廣大香港同胞的切身利益,因而得到了香港絕大多數人的擁護和國際社會的讚賞;同時也符合國家民族的整體利益,將進一步對解決台灣問題產生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加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進程。未來,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將比解決香港問題的政策更寬鬆。
二、兩岸關係重要的交流平台
香港擁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深厚的港台淵源,始終是兩岸之間溝通、交流、合作的窗口、橋樑和平台。回歸後,港台關係更成為兩岸關係重要又特殊的組成部分。港台兩地繼續保持和發展民間交往,保持和發展海運、空運直航,繼續保留台灣駐港機構。這些對於密切兩岸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加快人流物流與直接「三通」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馬英九上任後自言對香港深有感情,表示台港之間要「加強交流」,港台關係的窗口、橋樑、中介作用有增無減,從而顯示香港在兩岸關係中重要的平台地位與作用。其在服務祖國和平統一、促進兩岸和平發展、推動兩岸經貿交流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著名的「九二共識」就是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於一九九二年十月在香港舉行會談達成的。在香港會談並達成共識,說明香港可以發揮兩岸交流平台作用。
三、對台交流積極的「推動者」
由於香港與台灣長期結下不解之緣,三十年來,香港在推動對台合作交流、促進兩岸關係緩和、接觸、交流、合作始終發揮著積極「推動者」作用並取得很大成績。資料顯示,迄今港台經貿往來持續增長,台灣已是香港第四大貿易夥伴,香港已成為台商投資大陸的重要聚集地、重要的對台貿易口岸、台胞入出祖國大陸的重要通道和基地。港台金融合作不斷加強,文教、科技、學術等多種民間交流持續熟絡。香港有效地配合了兩岸重大事務性商務,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兩會」復談之後,港台互動關係日見「升溫」,出現難得的機遇和融融春意。不久前,香港特首曾蔭權在會見台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時,主動提出推動港台關係的新思維,例如香港貿發局在台灣代表處將改變為台灣辦事處,鼓勵台商來港投資,組織台灣工商界精英,盡快地在港台分別成立經濟合作委員會,作為兩地經貿交流平台。期待這些建議和構思能夠從速上馬,當好兩岸交流「推動者」,為祖國統一大業作貢獻,香港可以自豪地說:「時隔三十年,不辱歷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