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因才
接連數日的空襲和地面清剿行動將哈馬斯置於空前危機,儘管此前該組織反覆警告以色列將要付出慘重代價,威脅要將加沙變為以軍士兵墳墓。但地面進攻幾天來,以軍快速推進,很少遭遇大規模武裝抵抗。在以軍強大、先進的軍事機器面前,裝備原始的哈馬斯組織根本無力還擊。
圍繞此次衝突,以色列和哈馬斯各執一詞,前者認為打擊行動出於自衛,是對哈馬斯自去年年底雙方停火協議終結以來,不間斷向以境內發射一百多枚火箭彈的還擊。而後者則譴責對方違反協議,稱其是在加沙地帶製造「真正的大屠殺」,是赤裸裸的武裝入侵。
以色列反應過度
不管怎麼說,以色列海陸空並進,大舉壓入加沙地區,造成數千傷亡,是對哈馬斯火箭彈襲擊的過度反應。在以色列和哈馬斯之間,兩者軍力上存在著巨大不對稱。實際上也正是由於這種「以大欺小」的不對稱感,使得以色列在外部鮮有「朋友」。當以色列聲稱自己有權自衛、有權保護自己的民眾免受恐怖主義威脅的時候,國際上都是一片吵雜的譏罵聲。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雖然名聲不佳,但同情和支持弱者哈馬斯的卻也不多見。即使在阿拉伯世界,完全站在哈馬斯一邊的也寥寥無幾。最惹眼的是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及其領導下的法塔赫組織,在哈以衝突的十多天中,表現得異常沉默。
在強敵壓境之下,哈馬斯組織顯得勢單力薄。所以如此,恐怕和該組織不間斷地破壞巴以和談、拒絕放棄暴力有關。法塔赫與哈馬斯本是一家兄弟,但自1993年奧斯陸協定簽署以來,兩派漸行漸遠。法塔赫組織走上溫和的談判路線,而哈馬斯則延續其伊斯蘭極端派別強硬立場,誓言通過武裝鬥爭將以色列趕出「全巴勒斯坦」土地。2006年兩派曾經組成聯合政府,但在安全部門歸屬問題上發生衝突。次年6月,哈馬斯用強力將法塔赫勢力趕出加沙,全面控制該地區。自此兩派勢不兩立,哈馬斯組織也愈加孤立。不僅如此,去年年底,在布什政府撮合下,巴以雙方在安納波利斯達成《共同諒解檔》,中東地區露出了難得的和平曙光,但維持了數月的安寧和希望卻由於哈馬斯的挑釁在瞬間化為烏有。
在國際社會普遍希望中東和談邁步向前之時,哈馬斯不妥協的強硬立場和恐怖主義式的襲擊手段無疑給外界造成一種相當負面印象。不少評論指出,哈馬斯是在不切實際地追求絕對目標,無意義地向以色列發動火箭彈襲擊更是在自取其辱、自掘墳墓。
好戰令哈馬斯勢單力孤
目前,在摧毀哈馬斯的火箭炮發射設施、削弱其威脅能力上,以色列基本達到目標。但要徹底剷除哈馬斯、剿滅其武裝分子,則殊為困難。以色列軍隊不僅很難區分平民與已經化整為零的哈馬斯成員,以暴制暴的方式更難以根除巴勒斯坦民眾極端仇以的社會土壤。2006年軍事打擊真主黨就是一例。當時以軍部隊長驅直入,很快控制黎巴嫩南部地區,但隨後的清除行動則陷入困境。由於耗時長久,國際社會一片譴責,以色列軍隊最終不得不兩手空空,撤出黎境內,而真主黨則坐收其利。
有此前車之鑒,以色列自然會更加謹慎。但隨著行動的升級和擴大,以色列越來越難以做出務實規劃。讓外界關注的是,在哈馬斯組織轉入地下之後,加沙地區的控制權也將淪落他手。以方反覆申明,此次行動不是重新佔領此一地區,果真如此,以軍會將控制權移交給哈馬斯的對頭法塔赫手中嗎,抑或像美國保守派著名人物博爾頓講的那樣,由第三方來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