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莊 資深評論員
2008年除夕,北京舉行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胡錦濤主席發表重要講話,對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這個關鍵時刻,胡主席的講話總結過去,繼往開來,又因應兩岸大勢,把握發展契機,因勢利導,指明前路,提出頗有新意的主張。
自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以來,大陸順應兩岸大勢人心的方針政策計主要有:1981年9月葉劍英向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葉九條),1983年6月鄧小平會見楊力宇提出兩岸和平統一的設想(鄧六條),1995年1月江澤民發表賀年講話(江八點)。上述方針政策在不同的程度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胡六點體現新意和誠意
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來,大陸對台又作出重大決策部署,提出一系列新主張、新舉措,賦予以往的方針政策法律化的新內涵,使兩岸關係產生新的飛躍。在這個關鍵時刻,胡主席的講話總結過去,繼往開來,又因應兩岸大勢、把握發展契機,因勢利導,指明前路,提出頗有新意的主張:
一、確認兩岸在「一個中國原則」上形成的認知和立場是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1992年兩岸達成「九二共識」,舉行汪辜會談;2005年國共兩黨領導人歷史性會晤,達成「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去年三月承認該共識、具有該願景的國民黨全新在台灣執政,兩岸迎來共同反「台獨」、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契機。歷史趨勢、政治機遇和領導人共識罕有地結合在一起了。
二、確定經濟合作是兩岸和平發展的物質基礎。在兩岸實現「三通」後,預計兩岸將朝經濟關係正常化、經濟合作制度化邁進,兩岸將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建立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經濟合作機制,在共同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和發展空間(特別是台灣的競爭力和發展空間)的基礎上,與亞太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相銜接。
三、明確台胞愛鄉愛土的「台灣意識」並不是「台獨意識」,台灣文化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內涵,預計兩岸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將進入更廣泛、更高層次的領域,兩岸將為傳承中華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凝聚整體意志、實現中華復興而共同努力。
四、允諾積極回應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建設性意見,繼續推動國共兩黨交流對話,落實「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熱誠歡迎主張「台獨」者回到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上來。只要民進黨改變「台獨」立場,大陸也願作正面回應。
五、要求駐外使節加強與台胞聯繫,真誠幫助解決其實際困難,理解台胞參與國際活動的感受,避免涉外事務中的內耗,增進中華民族整體利益。預計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台灣同外國開展民間性經濟文化往來乃至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將有合情合理的安排。
六、判定兩岸目前處於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兩岸有必要對該特殊情況下的政治關係展開務實探討,有責任終結敵對歷史、力免同胞相殘。預計為子孫後代安享和平,兩岸將為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交換意見,並在「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況、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
上述六點,歸結為12句話,就是:「恪守一個中國,增進政治互信」;「促進經濟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加強人員往來,擴大各界交流」;「維護國家主權,協商涉外事務」;「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為達此目的,在兩會、兩黨之外,不排除兩軍和兩府的適當代表進行直接交流、對話、協商的可能性。
台灣執政國民黨認為胡六點有新意,體現大陸過去30年對台政策的調整和發展。但在野民進黨卻說要求民進黨放棄「台獨」,不符合民主原則,此說不當。人類自有國家以來,除了殖民地獨立時外,尚沒有任何國家將「民主原則」置於「國家主權原則」之上。就算有這樣至高無上的所謂「民主原則」,兩岸絕大多數中國人也反對或不支持「台獨」,而寧願共享一個偉大國家、一個命運共同體的尊嚴和榮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