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偉
溫家寶總理訪歐甫歸來,國家主席胡錦濤又於2月10日赴沙特阿拉伯等亞非五國訪問。此外,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也於2月8日起訪問墨西哥、巴西等拉美五國和馬耳他。副總理回良玉也於2月7日至19日出訪阿根廷、厄瓜多爾、巴巴多斯和巴哈馬等拉美四國。如此密集的高層出訪被觀察家們稱作「正月外交」,並引發了中外媒體的高度關注,認為中國颳起了一股吹向歐洲和亞、非、拉地區的「外交暖風」,彰顯了中國在金融危機時代的全球影響力。正如英國BBC所評價的那樣,「中國外交也保持了活躍態勢,力圖在中東、拉美和非洲發揮更大影響」。
「正月外交」顯示外交部署
確實,在金融危機下,像中國領導人那樣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外交足跡遍及大半個地球的絕無僅有。危急關頭,中國展現出來的全球觀、責任觀和公關意識,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大國風範。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正月外交」,並非無意識的集體出訪,而是清晰的外交部署。
溫家寶總理訪歐,旨在平衡大國戰略,潤滑中歐關係。溫總理的歐洲行,被法國媒體《費加羅報》稱作排除法國的「環法行」。這意味兩層意涵,一是再次確認法國總統薩科齊因訪問達賴而使中法關係交惡;二是歐洲並非鐵板一塊,中歐關係的改善,佐證了法國總統對中歐關係的誤判。因為在中歐關係上,中國總能找到深化雙邊關係的契合點。在西方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的情勢下,歐洲更需要中國。因為中國經濟雖也受到衝擊,但並未出現負增長,中國的硬實力已經成為西方主要經濟體的「救命稻草」。
所以,溫總訪歐,不僅僅給予歐洲各國的大合同,還有中國內需市場啟動展現的經濟潛力。正因為如此,在2009達沃斯論壇上,中國總理溫家寶被稱為「明星」。英國《金融時報》更稱溫總理給西方「上課」,為西方開出了療治全球金融危機的「藥方」。能讓西方在經濟上折服,就是中國的硬實力使然。
值得注意的是,溫總理訪歐也激起了中、美、歐、俄的四國演義。在達沃斯論壇上,中俄歐一致將美國視作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連與會的前總統克林頓也不得不承認。有意思的是,美國新任財長蓋特納剛剛說過中國「操縱匯率」,就被溫總批駁,並警告中美間只有合作才能共贏。在此情勢下,白宮緊急闢謠,奧巴馬也和胡錦濤主席通話強調深化中美關係。而溫總從達沃斯到倫敦一直強調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到溫總訪歐結束時,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已經成為美歐俄和全球的「大合唱」。諷刺的是,由於美國「購買國貨」,反而成為歐洲集體指責其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靶子。
增進中國和伊斯蘭世界關係
胡錦濤主席訪問亞非五國,則是中國推展軟實力。胡錦濤主席訪沙,是因為沙特在中國汶川地震期間對華援助最多,胡錦濤主席訪問體現中國文化「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內涵。由於沙特是中東地區最有影響力的國家,胡主席訪沙也有助於增進中國和伊斯蘭世界關係,彰顯不同文明和諧相處,當然也會增強中國在這一區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須知這一區域,向來是美歐的特權禁地。
胡錦濤主席對非洲國家的訪問,同樣如此。一方面,體現中國重視中非關係的連貫性,也是落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果的承諾;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金融危機情勢下協調和非洲國家的立場,強化發展中國家在世界金融體系的話語權。就此而言,胡主席推廣的不僅僅是中國在中東和非洲國家的軟實力,而且是為了增強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範圍內的軟實力。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和副總理回良玉對拉美諸國的訪問,則是提振中國在該地區的經貿水平,通過簽署相關文件使中拉關係走向機制化深入的新水平。
總之,在歐美各國忙於內政疲於「救市」之際,中國則拉開了「正月外交」的大幕,如此大手筆正是中國影響力增強的絕佳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