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記者:嚴敏慧
全港每年耗用近400億度電,當中89%來自建築物,故為大廈節能便成為減少用電量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關鍵。政府下月起將透過「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4.5億元,以政府、業主各出資一半的形式資助全港商業、工業及住宅大廈業主,為大廈「驗身」計算出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量,再進行建築物能源效益工程,預計3年內共1,600個項目受惠;即每幢大廈平均可獲近30萬元資助。
籌備逾年的「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綜合審計」及「提升建築物能源效益工程」資助計劃將於下月推出。節能顧問估計,倘大廈公共設施全改用節能裝置,每月電費最多可節省3、4成,最快1年回本,管理費有可能因此下調。環境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能源)蔡敏儀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兩項計劃將分開讓業主申請,前者港府已預留1.5億元,後者則有3億元,業主可先申請資助對大廈公用地方作能源審計,根據審計報告的節能減排建議,申請資助作改善工程。
可月慳電費4成
蔡敏儀解釋,「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綜合審計」資助下的審核,需聘請專業工程師根據機電工程署的《能源審核指引》,以及機電署與環境保護署的《香港建築物(商業、住宅或公共用途)的溫室氣體排放及減除的核算和報告指引》進行,經巡視等方法搜集數據撰寫報告,內容要包括整座樓宇全年能源消耗量、用電分布及設置種類等,並要以方程式計算二氧化碳排放。最後報告要作出工程建議,「就像替樓宇驗身,看看哪裡要改進。」
「驗身」定工程 可申請多次
「業主可根據報告建議申請工程資助,每次可就單一項目進行改善,工程資助亦可申請多於一次。」蔡敏儀指,大廈節能改善工程多為更換節能照明設置,如慳電膽及T5光管等,另外亦可改善供電系統、把風冷空調系統改為水冷,甚至更換節能升降機。她認為,改善工程總費用要視乎大廈層數及工程規模而定,以一座20層高的政府大樓換燈工程為例,費用不會超過10萬元,故相信資助額足夠。
蔡敏儀表示,業主可以只申請改善工程資助,毋須專業工程師作審計,但申請時亦要提交節能工程預計效果的報告。惟蔡敏儀強調,專業工程師所撰寫的報告更具說服力,獲審批的機會亦較大。
計劃適用所有大廈
與其他經由「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申請的項目一樣,申領節能資助的大廈,須於工程完結後,遞交報告讓委員會檢查成效。蔡敏儀補充,是項資助適用於全港所有類型大廈,當局會以節能效果、樓宇得益作為審批標準。自去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有關資助後,當局收到不少查詢表明希望計劃盡快推出。
面對金融海嘯,業主未必肯出錢作環保投資,蔡敏儀表示,明白節能工程並非迫切,但節能長遠可為大樓減省電費,最終得益亦為業主。她說:「資助計劃為業主出資一半,是很好的誘因鼓勵業主為節能出力,令以往籌集資金困難的問題將大大減少。」
工廈節能空間大 換電梯太貴難推行
樓宇節能改善工程規模可大可小,簡單如替換慳電膽和節能光管,費用僅需數萬元,但若要更換節能升降機,每部動輒50、60萬元。有節能工程公司負責人表示,現時以工業大廈的節能空間最大,但相對需要資金最多,惟經濟不景氣,難以誘使短視的業主出資進行節能工程,預計政府的資助計劃反應不會理想,公司生意亦不會因此增加。
資助僅一半 業界指吸引力弱
保瓦環保工程公司主要為物業進行照明設備的能源審計,及進行改裝,過去曾為私人屋苑珀麗灣節省11%、逾百萬元電費,住客因此獲免收1個月管理費。保瓦總經理麥重恩表示,早年客戶錯覺環保需要大額投資,為增加信心只好推出「能源共享計劃」,公司不收「入場費」為大廈進行能源審計及更換節能燈具,大廈3年內節省的電費,一半撥作保瓦的酬勞。
對於政府下月推出的「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綜合審計」及「提升建築物能源效益工程」資助計劃,麥重恩僅持觀望態度,並說:「我公司免費提供節能工程,都未必所有業主立案法團及工商機構接受,要他們負責一半費用,在現時經濟環境下他們未必願意。」
費用高昂 3成機構打退堂鼓
他又指,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綜合審計要由專業工程師負責,費用不菲,動輒數萬元;加上節能裝置改裝,更換慳電膽數萬元,改用環保升降機每部50、60萬元,最後「埋單」或逾80萬元,政府最多近30萬元的資助捉襟見肘,業主最終或不只負擔一半費用。麥重恩相信,工商大廈進行節能的阻力較大,他說:「經驗所得,3成機構打『退堂鼓』,例如有公司計劃更換旗下物流中心所有光管,涉及數十萬元,審計報告列明1年可以回本,對方亦很滿意,但最近計劃突然終止,因為公司財務部不肯批出款項作非必要的工程。亦有公司因為裁員,辦公室不用開燈而押後工程。」
改水冷空調可省40%電量
根據機電署的研究及節能公司的經驗,空調分別佔工廈及住宅大廈電費開支的50%及5%,倘改用水冷空調,可節省40%冷氣用電量,照明設備則分別佔工廈及住宅大廈30%及60%電費開支,改裝慳電光管均能節省50%照明電量。大部分大廈,安裝節能系統後,能減省3、4成公共設施的電費,有助減低管理費。
維修費大減 最具吸引力
政府將推出4.5億元為業主提升大廈節能系統,有物業管理公司經理認為,由於業主承受的維修費用將大減,對已計劃作節能工程的大廈吸引力最大,但部分業主不太重視節能,除非有很大的回報,否則環保建設這種長遠項目,向業主「坃錢」仍困難重重。
投資4萬6 1年已回本
物業管理經理石先生現時正管理將軍澳一個有10年樓齡的小型屋苑,每月電費近10萬元,較早前已在兩座大樓及後樓梯改用逾2,500支節能光管,照明方面的用電量已大減一半。最近再邀請節能工程公司審視是否有進一步節能空間,結果發現後樓梯的出路牌光管、辦公室及電錶房等仍在使用耗電量較高的T8光管。
根據評估報告,把後樓梯共300支光管、辦公室近60支光管等更換成較具能源效益裝置,每月用電將由10,825度,減至4,749度,大降56%,每月省回逾5,000元電費。至於設施投資則為46,000元,以省回的電費計算,不用1年時間已可回本。惟石先生表示,在現在的經濟情況下叫業主出資存在困難,暫時傾向參與工程公司的共享計劃,借用工程公司的設備,把往後3年每年省回的60,000元電費與工程公司對分,業主則可不用支付節能光管的費用。
2廈12撐 更換需60萬
石先生表示,由於大廈大部分照明已是節能光管,現時佔電費開支最大比例的是升降機。他說:「兩座大廈我們有12部升降機,耗電量非常大,但承辦商稱由於機款問題,未有適合的節能程式可供使用,好難改裝原有的升降機,現時只能靠限時運作控制用電。」由於更換節能升降機最少花費50、60萬元,除非機件故障,否則即使政府資助半數金額,業主亦不會支持更換升降機。
殘樓工程大 夾錢殊非易
「環保始終不是最迫切,不進行改善工程對大廈安全沒有影響,所以政府資助一半(金額)吸引不大!」香港業主會會長佘慶雲說。他指,香港私廈業主即將面對強制驗樓新法例,相信私樓業主對節能改善工程的興趣不大。佘慶雲表示,現今講求環保,新屋苑在設計上已加入環保設計,內置調整用電時間的系統,對這類樓宇來說,進一步節能的空間不算太大。而能源效益欠佳的樓宇多屬舊樓,惟佘慶雲指,舊樓業主為夾錢維修樓宇已很頭痛,為節能工程支付一筆金額,可能性不大,除非大廈的裝置正好損壞。
曾舉辦多個節能比賽的環保團體「地球之友」則指,政府以此自願性資助計劃,測試市民對「碳審計」等的反應,但由於經濟大環境影響,加上計劃下業主仍要出資一半,最終申請可能不會踴躍。其環境事務主任黃俊賢表示,若推行計劃的半年後,申請數目仍寥寥可數,政府應要加碼擴大資助。他又要求政府,在強制實施《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時,要把現存的建築物盡可能納入作強制執行類別內,才能有效加強節能成效。
能源改善工程
資助計劃簡介
接受申請:4月初
撥款總額:透過「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4.5億元,當中1.5億元作審計,3億元作為改善工程
參與資格:全港工業、商業及私人住宅大廈
資助方式:以配對形式,政府及申請大廈各出資一半作審計及工程費用
獲資項目:1,600個
申請詳情:能源審計及工程資助將作獨立申請及審批,大廈可申請資助聘用專業工程師為大廈公用地方作能源審計,評估可節能的空間。再申請工程資助進行改善工程,包括更換慳電照明設備等。能源審計並非必要程序,業主可直接申請工程資助,但要在計劃書中詳列節能預計效果予當局審批,不過港府表明聘專業審計獲批的機會較高。
資料來源:環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