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上海新浦東發展給香港的啟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12]     我要評論

紀緯紋 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博士候選人

 粵港澳融合必須在可行的空間下作出創新。正如面對土地發展空間的不足,跳出毗連香港的土地,將焦點放於珠海市橫琴島這塊「處女地」,粵港澳三地在產業等發展上進行合作,是區域融合的新思維之一。此外,擺脫依賴土地,創新區域發展的模式也是必須走的方向。

 國務院近日批覆上海市文件,同意將南匯區併入浦東新區。表面上只是上海市行政管理和發展的需要,實際上反映出上海市借浦東新區為核心,全力發展上海市作為區域以至全國在金融、航運等方面的決心,給予香港在區域發展上一定的啟示。

 經合併後,新浦東新區面積大幅增加至1,211平方公里,不單比香港的1,104平方公里面積要大,可開發利用的土地面積亦比香港為大、土地儲備更多,可說是在土地方面得到了更大的優勢。同樣,新浦東新區的人口和以生產總值表達的經濟實力得到進一步的擴大。

 正如新華社的報道所指,新浦東新區所得到的不只是數字的擴大,它所承載的國家戰略和整體功能亦得到顯著提升。新浦東新區既擁有陸家嘴、外高橋、金橋、張江四大國家級開發區,更「收歸」了洋山保稅港區、上海臨港新城等新開發的重點產業集聚區。在整片長江出海口、臨海的土地上,匯聚多項國家級發展戰略項目,推動在金融、航運、貿易和行政管理體制等不同領域的改革。在國家層面上新浦東新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創新區域融合是香港不二之選

 此外,新浦東新區在土地、開發區、港口、產業活動等多方面的融合,也有利浦東新區政府通過進一步的空間協調和規劃,優化這一系列開發區、產業區和港口群的發展,提高營運效益和對浦東的整體貢獻。

 新浦東的發展,對近來積極投入於粵港澳融合的香港帶來一定的啟示:加快推動和創新區域融合是香港未來發展的不二之選。《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在年初出台,不單表示了珠三角的發展終於成為國家發展戰略之一,也是實際地把粵港澳的融合帶入新一階段。港珠澳大橋、落馬洲河套區、港深機鐵等較為具體的項目的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粵港澳三地也落實了構建優質生活圈等宏觀和整體性的發展願景。政府間和民間就三地融合的交流和討論也日益頻繁。

 然而,這不代表香港在區域融合發展上所面對的困難減少了,特別是在區域管治和行政方面。例如新浦東新區能通過「撤區合併」來增加土地面積和發展空間,並作一體化規劃與開發。這在實施「一國兩制」的香港便絕無發生的可能。況且一河之隔的深圳市也鬧土地荒,為增加發展空間而傷盡腦筋。此外,香港特區政府作為高度自治的行政單位,難以在目前將部分權力向上轉移予由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組織的區域層級的行政實體。而且相信以目前形勢,中央政府也未必允許此權力轉移的發生和區域層級政府的出現。

構建港深雙子城

 因此,粵港澳融合必須在可行的空間下作出創新。正如面對土地發展空間的不足,跳出毗連香港的土地,將焦點放於珠海市橫琴島這塊「處女地」,粵港澳三地在產業等發展上進行合作,是區域融合的新思維之一。此外,擺脫依賴土地,創新區域發展的模式也是必須走的方向。

 在粵港澳融合過程中,港深融合、構建港深雙子城應該是香港的首選項目。在深圳方面,有報道指《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或快將出台,這絕對有利兩座城市的深入融合。關於融合範圍方面,港深兩地畢竟已經過三十年的頻繁交流、兩地經濟和社會的差距亦不斷縮減,理應以全方位融合為終極目標。針對當前內外挑戰和實際需要,城市交通系統、空港和海港系統、金融系統,以及社會民生方面的教育、醫療服務和環境治理等都是有迫切需要的融合範疇。例如兩市的地鐵系統,以至電子貨幣系統便應盡快作出協調和結合。至於融合機制方面,行政架構上,港深各類工作小組可算是目前最有效的模式之一。長遠下,公司化和半官方機構都是可考慮的模式。區域規劃是另一重要課題,在《綱要》和《深圳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的支持下,以及《香港2030遠景規劃》和《深圳2030》的基礎上,港深宜進行兩市融合發展的策略性規劃研究,為兩市創造共同的未來發展願景。雖然該遠景規劃並沒具有法律地位,但可成為兩市制訂各自的操作性規劃的指導方向和指標。

相關新聞
香港未來屬於青年 (2009-05-12)
上海新浦東發展給香港的啟示 (2009-05-12)
發展教育產業天經地義 (2009-05-12)
員工良莠並非關鍵 (2009-05-12)
為了希望和未來的紀念 (2009-05-12)
「台獨」春夢應要醒了 (2009-05-12)
開拓新增長點 提升競爭能力 (2009-05-11)
牢記血的教訓 官僚陋習須改 (2009-05-11)
中央對港的後盾作用不變 (2009-05-11)
評江丙坤辭職事件 (2009-05-11)
深港機場合作也不易 (2009-05-11)
北約進逼 俄羅斯抗壓 (2009-05-11)
「五一二」留下了什麼? (2009-05-09)
謀劃長遠 政府應有新思維 (2009-05-09)
國史教育應列為必修科 (2009-05-09)
保就業要繼續出招 (2009-05-09)
我們有更好的選擇 (2009-05-09)
發行債券應有新思維 (2009-05-09)
勞永樂馬後炮 (2009-05-09)
腳踏實地培育新經濟 (2009-05-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