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五一二」留下了什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09]     我要評論

邱震海博士 鳳凰衛視評論員

 當中國國力在二十一世紀初重新開始崛起時,從歷史的觀照中可以發現,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缺乏民族精神世界的集體洗禮。「五一二」大地震在人們毫無準備和不經意中開啟了這一洗禮的進程,來得猛烈,去得迅捷,但終究會在人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一點東西。

 「五一二」四川大地震快一周年了。這是一個人們不願或不堪回首的日子,但也是一個人們必須回首的日子。這不但由於一年前在那場災難中頃刻間罹難的同胞,也不但由於一年前的這個時候,全中國上下都經歷了一場心靈的大起大落,多少人為之心靈震顫和淚流滿面,同時更因為在這場災難過去一年後,當人們重新回首的時候,需要對我們曾經有過的心靈震顫和心路歷程進行梳理,看看有多少值得珍惜的東西留在我們心裡,有多少東西開始悄悄成長,而又有多少東西則在逐漸鬆動甚至慢慢遠去。

天使:不再閨閣藏嬌

 一年前的大地震,地動山搖,在頃刻間將無數生命化為烏有,將無數家庭拖入悲痛,又將全體中國人拖入集體的悲痛、哀傷之中。相信在這場災難持續的日日夜夜裡,很少有人沒有流過眼淚,很少有人不時時盯住電視機屏幕,關心災區救援進展,期待奇跡發生,也很少有人不願解囊,用哪怕自己的微薄之力來幫助突然間陷入困境的災區同胞。

 就在這看起來一切都是發自純自然本性或人性的舉動中,許多人根本來不及有更多的其他想法,更沒有人有足夠的閒情和理性來慢慢整理、梳理自己的情緒,然而一場中華民族多少年來久違的集體精神洗滌卻已悄悄地開始。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一個平日間對許多周圍事情頗為冷漠的人,在那幾天裡卻突然變得純淨甚至崇高,就連他(她)自己也無法解釋其中的邏輯;也許有人會覺得,當災區救援進入正規,災情漸漸紓緩之後,許多人又回到原先瑣碎、平庸的生活之中,「五一二」之後的那種激情、人性和崇高似乎又蕩然無存,其間的演變奇怪得又連他(她)自己也無法辨認。

 其實,這一切都十分自然。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天使和魔鬼兩個身影,只不過許多時候,天使隱藏得很深,而魔鬼在物慾橫流的世界裡倒是經常東竄西跳;然而,在「五一二」大地震的那頃刻間,再世俗的人,其內心也會感受到天使的聲音,告訴他(她)恢復人性的美麗。但災難過後恢復平靜,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個人和民族,都不可能長久沉浸在集體哀傷之中;平靜而普通的萬家燈火,有時候恰恰是人生的常態,因此完全不必為此而責難自己。但重要的是,在經歷了這一場心靈的集體洗滌之後,如果在日常瑣碎的生活中,天使不再隱藏得像以往那麼深,魔鬼也少一點以往的東竄西跳,恐怕就是「五一二」在每個人心中留下的最珍貴的東西了。

人性:民族心靈集體洗禮

 之所以稱「五一二」是中華民族的一場集體精神洗禮,是因為在這個民族的歷史上,實在有太少對生命的集體敬畏和尊重;與朝代更替、皇室興衰、社稷大業乃至國家利益相比,生命每每顯得無足輕重。從這個意義上說,到去年五月十九日全國哀悼儀式開始時,當中南海最高領導人和普通人一起為死難同胞低頭默哀,當國旗第一次為蒼生而降時,這個國家的表面似乎一切照舊,但這個民族的集體心靈深層卻發生了一些深刻而長遠的變化。

 當中國國力在二十一世紀初重新開始崛起時,從歷史的觀照中可以發現,中華民族在歷史上缺乏民族精神世界的集體洗禮。這當然是一個很大、很深的話題,包含的層次和元素很多、很廣,但人性的洗禮無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環。「五一二」大地震在人們毫無準備和不經意中開啟了這一洗禮的進程,來得猛烈,去得迅捷,但終究會在人們的心靈深處留下一點東西。

 雖然人們無法對這些在心靈深處留下的東西進行量化的歸納,也不知道這些東西未來會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五一二」前後的中國人,從歷史長河上看,一定會顯出其不同和特殊。

民間:成長和正名過程加速

 從社會多元發展的角度看,「五一二」地震似乎也加速了中國民間組織的成長和正名過程。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和十七年市場經濟的發展,民間組織和公民社會已經開始在中國悄悄但卻茁壯成長起來,只不過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往往容易忽視或不願正視其存在。

 但「五一二」改變了這一切。曾幾何時,多少民間組織自發前往災區,成長中的中國公民社會彷彿一夜之間從地下冒出來,讓人感到其健康、正面的力量和無可迴避的發展趨勢。這一年來,民間組織和公民社會在中國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依然成長,但其遇到的阻力卻似乎不再像以往那麼強烈。

 當然,「五一二」之後在災區重建範圍內,還可看到許多體制性障礙所留下的遺憾,但有了上面這些深刻而長遠的變化,人們就能以更為平和的心態來看待眼下的這些遺憾了。

相關新聞
「五一二」留下了什麼? (2009-05-09)
謀劃長遠 政府應有新思維 (2009-05-09)
國史教育應列為必修科 (2009-05-09)
保就業要繼續出招 (2009-05-09)
我們有更好的選擇 (2009-05-09)
發行債券應有新思維 (2009-05-09)
勞永樂馬後炮 (2009-05-09)
腳踏實地培育新經濟 (2009-05-08)
珍惜地震留下的寶貴遺產 (2009-05-08)
麻生可度過政治危險期 (2009-05-08)
中國應當大量儲備黃金嗎? (2009-05-08)
尼泊爾毛派重上「井岡山」? (2009-05-08)
平機會有提供平等機會嗎? (2009-05-08)
「外交無小事」再理解 (2009-05-07)
民進黨的挑戰與定位 (2009-05-07)
中日關係步入深水期 (2009-05-07)
兩岸關係之悖論 (2009-05-07)
蔡英文思路混亂 (2009-05-07)
當局和喉舌 (2009-05-07)
認識腐敗與民主 (2009-05-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