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謀劃長遠 政府應有新思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09]     我要評論

鄭 武 時事評論員

 雖然面對上海競爭,但香港在不少方面仍有上海難以企及的優勢,關鍵是政府如何善用,積極把握機遇,這關乎本港長遠發展,政府應展現出管治能力,著眼於長遠、穩定、持續及健康的發展,從現在起訂立長遠發展策略,才是鞏固本港長遠發展之道。

 近日有關本港競爭力的討論,再次受到社會熱議,有關話題非自今日始,早幾年許仕仁任政務司司長時亦曾帶起過一陣香港邊緣化的討論,主流民意都認同要解決本港競爭力日漸萎縮問題,但每次總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當中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本港的客觀環境;二是政府的過時思維。

 早幾年展開的邊緣化討論,反映港人都察覺到回歸後香港的經濟發展面對不少瓶頸。城市的發展是相對的,香港儘管多項競爭力仍列國內城市前茅,但相比起內地城市的急速發展,卻出現此消彼長趨勢。四大支柱除金融業外,物流業只剩下航空仍保持優勢,旅遊只能依靠中央不斷放寬自由行注入活水,貿易受外圍經濟影響極大。最終只剩下金融業,不過上海將於2020年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意味香港只有十年時間。

 這些問題並非什麼獨到見解,不論商界、學界、不同政黨都不斷提出強化競爭力的建議,不少建議雖然內容未臻完善,但至少提出香港發展的方向,相比而言,政府在這方面卻缺乏高瞻遠矚的長遠規劃。

成也金融 敗也金融

 政府對長遠規劃著力不深,一個原因是香港過去金融獨大的經濟結構,令政府不必思考產業政策。每次社會對競爭力的憂慮往往都被金融的亢奮所掩蓋。早幾年金融市場的蓬勃拉動了整體經濟發展,財赤問題一掃而空,香港風景獨好,邊緣化問題好像一夜間就消失。此外,中央近年加大了挺港力度,在具體措施上把脈愈來愈準,個人遊、CEPA等都能對症下藥,以中國國力,支持香港一個蕞爾小島並非什麼難事,但由於中央的持續支持,令香港逐漸滋生坐享其成的心理,沒有規劃長遠的決心及推動力。

 政府舊有思維亦窒礙著政府推動長遠發展。不少自由經濟論者都將港英時期的不干預政策視為金科玉律,政府扶持產業、規劃計劃就是十惡不赦。然而,香港的成功不應全歸功於這套不干預思維,而且時移世易,這套思維已不能應付複雜的政經形勢。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高級研究員W.H.Overholt在《民主期刊》曾發表論文,指回歸後香港出現的種種問題,其實不少都是源自港英管治後期。當中一個主要問題就是沒有改變港英過時的管治思維。

 港英時期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七十年代末當英國得知中國決定在九七收回香港時,港英政府連工業多元化的構想也放棄了。但回歸後港人治港,理應為香港的百年大計作籌謀,過去政府舊有的一套積極不干預、顧問治港、小政府的舊思維早應唾棄。當年董建華提出的十四個各大中心的建議,竟無相關的政策局提交深入的政策研究報告,可見官員的舊思維正阻礙長遠的發展規劃。董建華引入問責制,就是引入外界新思維,協助他實施治港藍圖,雖然在實行之中遇到不少問題,但這個思路是正確,問責官員就是為香港找出前途,而不應只是作政治公關,為政府拆彈。

 當然,也不能全怪政府,回歸後本港政局長期陷於內耗,反對派議題千篇一律都是政改、普選,在發展上提不出什麼有用建議。而且以衝擊政府為己任,不斷挑剔施政,在回歸初年更將本港與內地融合,說成是犧牲自治,大加阻撓。加上傳媒勢強,更令政府施政舉步為艱,推動一般法案尚且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更遑論要提出大政策,規劃長遠了。在這種嚴重內耗下,政府、反對派,整個香港都是輸家。

中央關注香港競爭力問題

 近年連中央領導人都關注本港的競爭力問題,03年6月溫家寶總理來港簽署CEPA安排時,建議特區政府要「優化經濟結構」,08年10月溫總理提出多項挺港政策後,要求特區政府「分析香港金融和經濟結構存在的問題」。早前溫總理更告誡本港「香港的金融中心也面臨著競爭,也還得用上中國的一句老話:不進則退!」中央領導人過去就本港問題往往只會提出較委婉的意見,近年愈趨直接坦率,反映中央的憂慮。中央一貫的方針,是保持香港繁榮穩定及長遠發展,所以每當香港有需要時,中央都會義不容辭。但本港也要有憂患意識,積極應對當前的衰退危機,不能只是吃老本度日,虛耗光陰。

 雖然面對上海的競爭,但香港在法制健全、自由開放、國際多元、政府透明等方面,仍然是上海等城市短期內難以企及,關鍵是政府如何善用現有優勢,積極把握機遇,迅速跟進,這關乎本港長遠發展,政府應展現出管治能力,著眼於長遠、穩定、持續及健康的發展,從現在起訂立長遠的發展策略,才是鞏固本港長遠發展之道。

相關新聞
「五一二」留下了什麼? (2009-05-09)
謀劃長遠 政府應有新思維 (2009-05-09)
國史教育應列為必修科 (2009-05-09)
保就業要繼續出招 (2009-05-09)
我們有更好的選擇 (2009-05-09)
發行債券應有新思維 (2009-05-09)
勞永樂馬後炮 (2009-05-09)
腳踏實地培育新經濟 (2009-05-08)
珍惜地震留下的寶貴遺產 (2009-05-08)
麻生可度過政治危險期 (2009-05-08)
中國應當大量儲備黃金嗎? (2009-05-08)
尼泊爾毛派重上「井岡山」? (2009-05-08)
平機會有提供平等機會嗎? (2009-05-08)
「外交無小事」再理解 (2009-05-07)
民進黨的挑戰與定位 (2009-05-07)
中日關係步入深水期 (2009-05-07)
兩岸關係之悖論 (2009-05-07)
蔡英文思路混亂 (2009-05-07)
當局和喉舌 (2009-05-07)
認識腐敗與民主 (2009-05-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