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大慶
英國詩人布朗寧在他的詩中說:愛,既非環境所能改變;愛,亦非時間所能磨滅。一切真正的愛情應該都是這樣。
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愛情也悄悄發生了質變。
姐姐的孩子與女友拍拖好幾年了,前不久女方家發出話來,催姐姐今年把孩子們的婚事辦了,說再拖下去不好。姐姐回話說,她何嘗不想讓孩子的愛情有個歸屬,但才開始兩人的戀愛還未成熟,現在成熟了又沒有領到新居的鑰匙,最好還是等小兩口兒搬進自己的新居再辦喜事。女方父母說這不是再要等上一年半嗎,加上裝修要等兩年,太遲了,在租房裡不也一樣生活嗎?
小兩口財產先公證
姐姐一時沒了主意,便徵求孩子的意見。孩子說本來他也準備近期把婚事辦了,可前不久去購房的樓盤簽約時,售樓小姐對他說的一番產權證登記規定,讓他有了提防。因為按有關規定,只要是在未辦產權證前結婚,那產權證上就必須是夫妻二人的名字。這一說,姐姐立馬讓孩子勸女友等房子到手後再結婚。因為這所新房花光了姐姐、姐夫幾十年的全部積蓄,還欠下一屁股債要10年才能還清。孩子現在結婚這房子就是夫妻共有財產,如果女方家多少對房子有所投資那也罷了,可女方家不但沒花一分錢,而且房貸還得姐姐和姐夫扛着(孩子工資低,無力還貸),讓女方「不勞而獲」姐姐一家心不甘啊!我勸姐姐不要認真,小兩口在一起過日子,要分那麼清幹什麼?姐姐說,如果小兩口的婚姻幸福美滿白頭偕老也沒什麼,房產終歸是他們的。然萬一走不到盡頭,這財產分割不是自找麻煩嗎?還是事先提防點為好。
其實,像外甥這樣「先算帳再結婚」的情況在內地比比皆是。同事老劉的女兒嫁的愛人很讓人羨慕,剛剛而立之年就有了自己的數百萬資產,稱得上是一位年輕有為的企業家。在參加老劉女兒的婚禮上,我一方面為他女兒的豪華婚禮而讚歎,一方面為老劉能找到這樣一位富有的女婿而羨慕。可老劉夫婦並非喜形於色,相反還隱藏着一絲不快。席間,老劉的愛人悄悄告訴我,說她女婿的思想很前衛,領結婚證前就已經硬拉着她女兒去公證處把財產公證了,說是為了預防萬一離婚,無法處理婚後財產。你說,在沒有結婚之前就談離婚的詞語,這不是對喜事犯剋嗎?我笑笑,無語。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思想的確很前衛,不但未婚前同居,結婚前先算帳,而且結婚後也時時想到離婚呢。
前衛婚姻 按股分割
小鳳與老公結婚一年後終於實現了買房的理想,小兩口兒別提有多高興了。然而就在去男方家領「贊助」時,令小鳳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了。公公拿出一本20萬的存摺,讓兒子打張借條,說是「借」給兒子買房的錢,言下之意這房子有男方父母的「股份」在內,萬一將來小兩口感情遭到危機,不是平分房產,而是按股份分割。小鳳不是個白癡,豈能不知其中玄機,見到老公很順從地寫了借條,心中老大不快,不但對公婆有了芥蒂,而且對老公也有了警惕。以後,她娘家用在裝潢上的錢,她也如法炮製,就像是合股開公司。
未結婚就想到離婚,先算帳再結婚,這是新一代年輕人的結婚觀。分析箇中原因,主要是離婚率的攀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傳統婚姻觀的謝幕。
據廣東新聞網2009年4月14日報道,內地年輕一代婚姻質量問題多多,令人憂慮。數據顯示,內地離婚率年年攀升,越來越高,居於前列的幾大城市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其中北京離婚率(年結婚、離婚比例)達到三成九,居於首位。即便是邊遠小城市,離婚率也呈飆升走勢,譬如東部的福建泉州,資料顯示,離婚數量從二○○三年的九百二十三對,發展到二○○七年的三千五百多對,幾年時間上升了近三倍。去年該市前十個月,登記結婚是五萬二千多對,離婚的有五千三百多對,離婚率也有將近一成。
為了對將來可能發生的事有所預防,省得發生不測扯落不清,理智地先「小人」也情有可原。
心的交付 竟要計算
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導致了結婚前有帳可算。記得我們這一代人結婚時,剛剛是改革開放初期,要錢沒有,要婚房更沒有。當時我回城參加工作才3年多,全部積蓄就300多元,愛人剛剛從徒工轉正,手頭僅有存款100多元。父母為了給我們騰婚房,在堂屋裡擱了張床。而所謂的婚房也就是10平方的老房間四周刷了層石灰水,屋頂糊了層馬糞紙,地上鋪了層磚;全部家當就是一張床、一個衣櫥、一張書桌、一台收音機。那時我們也沒有經濟帳可算,更想不到提防將來會離婚。我們攜手早已度過了銀婚,生活雖不富有卻和和美美。
現在的年輕人結婚,新房、新車、金銀珠寶手飾……以經濟基礎為先決條件的婚姻,也誘發了婚前各列「清單」以備將來反目有據可查。
中國的傳統婚姻觀是白頭偕老,從一而終。可現在的年輕人敢於衝破舊時觀念,對婚姻這樣的大事沒有我們這一代人那樣守信。好就在一起過,不好立馬就分開。什麼社會、家庭責任感,什麼道德、倫理對他們沒有絲毫束縛力。
婚姻生活的動盪和脆弱使得婚前包括婚中各算經濟帳成為一種必然。
愛情本來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是男女雙方心的交付,感情的昇華,應該是「白頭偕老,海枯石爛不變心」。可現在卻成了一種提防。還沒結婚就做離婚的準備,那還結婚幹嗎?
難道「我愛你愛到天老地荒」是一種謊言?難道那流芳百世的經典愛情傳說真的離我們越來越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