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做好預警 防範天災人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8-27]     我要評論

方潤華

 自04年東南亞發生世紀大海嘯以來,短短幾年時間,大型災難再次降臨,去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舉世震驚;今年8月8日,颱風「莫拉克」帶來的暴雨釀成嚴重水災,重創台灣;據有關方面研究發現,地球南北兩極的積雪有加速融化的跡象,後果不堪設想。近幾年天災不斷,究其原因,大約與下列因素有關:

 (1)近代人類交通用車及使用冷氣機等家用電器,噴出大量二氧化碳,引致地球暖化;

 (2)宇宙「黑洞」作祟,影響地球環境,氣候異常;

 (3)全球環保工作做得不夠徹底,生態失去平衡;

 (4)自然環境的破壞,改變了過往定時的冷暖氣候;

 (5)科學進步仍然無法控制氣候變化及準確預防自然災害的發生;

 (6)地殼運動造成大陸板塊移動,易引發地震,亞洲及中西亞等地區處於地質不穩定地帶,是重災區。

 面對天災,人類是否束手無策、聽天由命?非也。提高警覺、加強防範意識,或可增加自保機會。世界環保專家向聯合國提出預防天氣變化的計劃,各個國家同心協力去處理及應付,可望減少災害帶來的人員傷亡、財物損失。可惜某些國家較為自私,不大盡力保護環境,可能導致地球氣候惡化。

 另外,經常發生天災的國家更要提高警惕,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及早作好預防措施,包括:發出警號提醒民眾;提前預備地震、水災等重大災害的需用物資;政府也可每年舉行一次防災演習,讓民眾加深了解面對災難採取的應變措施。從過往的紀錄片中可以看到,如果預防做得好,可將傷亡數字減到最低限度。例如日本設計的學校可用作避難所;每家備有救生包,內置乾糧、飲水、藥品、電筒等求生物資,以備不時之需。一旦災難警報響起,各重災區的有關部門要刻不容緩、立即行動,吸取過往拯救經驗及應變措施,賑災濟民,幫助災民盡快渡過難關、恢復正常生活秩序。事實上,預防勝於災後補救。此次台灣的災難,是一個教訓。

 近些年來天災頻生和人類不斷破壞自然環境有莫大的關係。祈望各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重視環保工作,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減緩「溫室效應」對氣候的影響,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就此減低極端氣候發生的機會,起到防災、減災的作用。為了改善我們子孫後代之生存條件,大家都要坐言起行,積極行動,注重環保,杜絕後患。

相關新聞
凝聚共識智慧 發展知識經濟 (2009-08-27) (圖)
香港吃虧在「折騰」 (2009-08-27)
超級政治颱風 (2009-08-27)
反對派早該回家睡覺 (2009-08-27)
私隱條例破壞家庭傳統 (2009-08-27)
「公投迷藥」食壞人 (2009-08-27)
做好預警 防範天災人禍 (2009-08-27)
另一個角度看滬港 (2009-08-26) (圖)
希望施政報告不炒冷飯 (2009-08-26)
香港可以不和廣東合作嗎? (2009-08-26)
經貿決定中日關係大勢樂觀 (2009-08-26)
缺乏跟進的沙井爆炸事件 (2009-08-26)
錯的是將正生抬得太高 (2009-08-26)
海內外輿論評議伯南克應否連任 (2009-08-26) (圖)
香江評論綜述:「派糖」不可持久 「創富」才有出路 (2009-08-26)
新施政報告的三個基點 (2009-08-25)
香港對世界大事應更多關注 (2009-08-25)
譚榮根實屬華人之光 (2009-08-25)
《規劃綱要》應考慮氣候變化 (2009-08-25)
陸克文的傲慢與短見 (2009-08-2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