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抹黑特首意欲何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0-19]     我要評論

劉夢熊 全國政協委員 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反對派喉舌將曾蔭權與陳水扁扯到一起,竭盡抹黑靠害之能事,其目的是打擊政府管治權威,搞亂香港。某些反對派見獵心喜,對政府施政吹毛求疵、無事生非、亂抓辮子、亂扣帽子、亂打棍子,力圖使政府施政動輒得咎、寸步難行,從而逼迫政府向他們的各種要求讓步,並藉以打擊支持政府依法施政的政治力量。

 根據《基本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特區政府最高領導人,「港人治港」第一把手,是自治區特區代表人。對其工作可以有多元意見,任人評說。但涉及特首個人法律、操守的指責,卻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不可亂抓辮子、亂扣帽子、亂打棍子。

「慳電膽現金券」出於公眾利益

 連日來,「慳電膽現金券」事件搞得滿城風雨。反對派喉舌《蘋果日報》在頭版全版報道事件時,竟然用上《煲呔變阿扁?》的特大標題,將香港特首曾蔭權的相片與因貪腐被判無期徒刑的台灣前領導人陳水扁的相片並列。而反對派議員梁國雄迫不及待到廉政公署「舉報」曾蔭權向親家「利益輸送」的消息也被大肆渲染。甚麼「官商勾結」、「下台」等論調亦甚囂塵上。至此,關乎香港整體發展的施政報告百分之九十九內容被若干傳媒擱置一邊,不去討論;細眉細眼的「慳電膽現金券」建議卻被炒作成天大事件。本末之倒置,性質之扭曲,莫此為甚!

 事情很清楚:去年十月,特首在施政報告首次提出研究「限制銷售鎢絲燈泡」,是基於世界性的環保潮流;今年暑假,環境局向特首呈交包括派發慳電膽現金券的一籃子「低碳經濟」環保政策建議;之後,特首會同行政會議決定將環境局建議納入施政報告,也是出於公眾利益。

赤裸裸的抹黑靠害

 對此,反對派行動最激進、以「擲蕉」哄動一時的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指出:「事件反映曾蔭權政治警覺低,但相信事件不涉利益輸送,與梁錦松買車事件性質不同,與陳水扁扯到一起更是抹黑、靠害!」此論相當中肯、理性。另外,自由黨主席、立法會議員劉健儀認同曾蔭權應該比程序要求的申報做得更多,但認為事件不涉及直接利益輸送。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譚耀宗稱,曾蔭權應汲取經驗,但對擴大申報範圍有保留,因為親戚範圍廣泛,有些更是平日不多見的親戚。這些都是持平之論。

 從客觀、理性角度分析,指摘曾蔭權「利益輸送」、「誠信啟人疑竇」並無根據:

 第一,現行官員利益申報制度只涵蓋本人、配偶和子女等直系親屬,並不涉及姻親。從現存制度看,曾蔭權無必要畫蛇添足,不能說有何「違反」之處;

 第二,從保密角度,曾蔭權亦不可能事先詢問姻親的「利益」,且限制鎢絲燈泡也可能會給姻親帶來虧損;

 第三,「慳電膽現金券」政策根本無指定商號和牌子。而市面上慳電膽有十四個主要牌子,不同型號逾七百個,零售商約三千家。今次計劃令整個業界受惠,不涉個別代理商利益;

 第四,施政報告裡面政策並未一錘定音,需要公開諮詢公眾和經立法會審議。例如上年施政報告生果金入息審查公眾不接受,九日後即「轉腹v。如何有可能「利益輸送」?

任意抹黑損港利益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反對派喉舌將曾蔭權與陳水扁扯到一起,竭盡抹黑、靠害之能事,其目的是打擊政府管治權威,搞亂香港。有反對派人士曾經聲稱:「只要佢(曾蔭權)做錯少少洁A講錯少少洁A隨時會觸發管治危機,冇晒管治威信。」某些反對派力圖從搞亂香港中得到自己的政治利益,這造就了他們惟恐天下不亂、惟恐政府施政不出現疏忽、惟恐特首無法被抹黑靠害的變態心理。他們見獵心喜,對政府施政吹毛求疵、無事生非、抹黑靠害,借以打擊政府管治威信,逼迫政府向他們的各種要求讓步,並藉以打擊支持政府依法施政的政治力量。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特首及其施政報告可以批評,但必須「是其是,非其非」。當然,曾蔭權和政府在處理「慳電膽現金券」上,或有可改進之處。今後在依足程序和規定制定政策時,亦應加強政治敏感性,不但要依足程序和規定,而且要仔細檢視有關方針政策在早已泛政治化的今日香江,是否存在被吹毛求疵和無限上綱之處?

 若無限上綱任意抹黑,人為製造憲政危機,並不符合求穩定、求和諧、求發展的主流民意,只會損害香港整體利益!因此,香港各界應回到特首施政報告基本面各抒己見,集思廣益,真正做到「群策創新天」!

相關新聞
抹黑特首意欲何為 (2009-10-19)
積極配合國家「十二五」規劃 (2009-10-19)
中俄關係:利益與實力 (2009-10-19)
優化勾地政策不容再拖 (2009-10-19)
設委員會推動電子學習 (2009-10-19)
經濟唯務實 (2009-10-17)
結合兩地融合推動國民教育 (2009-10-17)
利益輸送不成立 (2009-10-17)
兩地金融合作應方便市民 (2009-10-17)
關係爛好 因愛成仇 (2009-10-17)
美財政部報告態度務實 (2009-10-17)
追求民主而非追求民主議題 (2009-10-16) (圖)
政治秀難獲認同 社民連自取其辱 (2009-10-16)
醫健展新象 群策創新天 (2009-10-16)
印度如果挑起邊界衝突 (2009-10-16)
擲蕉和戲班 (2009-10-16)
反對派捆綁策略首遭滑鐵盧 (2009-10-15)
施政兼顧全面 產業茞揖憎 (2009-10-15)
黎廣德為反對而反對 (2009-10-15)
什麼是馬英九的正辦 (2009-10-1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