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仲偕
去年成立的課本及電子學習資源發展專責小組,不知不覺已工作了近一年。上月中旬,專責小組舉行第九次會議,討論發展電子學習資源和印刷課本的各項建議。會上,筆者和其他成員一致同意建議的大方向。現在,專責小組正整理小組成員的意見,稍後將會把建議輯成報告,提交教育局考慮。
專責小組報告的目的,是建議電子學習資源的發展方向和策略,促進自主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以及優化和理順現行的課本制度。這些目標,看似老生常談,但回望過去多年各樣涉及教育政策的新措施和改革,就深知要達成是談何容易。
要令電子學習和電子課本推行成功,筆者認為一個督導委員會實在不能缺少。這委員會成員應由教育界和科技界精通電子學習教學和理念的人士出任,分別從資訊基建、發展方向和模式及教學內容評審和建議三方面督導推行電子學習政策。
第一,學校的資訊基建,是發展電子教學的基礎條件。縱然香港推行資訊科技教育近十年,但由於採用學校為本的方針,給校方自行決定學校的資訊科技投資重點和方向,各學校的資訊基建質素定有參差。因此,督導委員會必要把學校按其資訊基建現況分類,才能定出配合學校所需的電子學習支援政策。
其次,就要協助學校發展適合師生需要的電子學習模式和方法(methodology)。正如傳統教學一樣,踏入電子學習時代,老師們也要按學生和校風所需發展一套適合的教學方法。電子學習同樣有不同的教學模式,不一定是做做學習平台、用多媒體資料、玩學習小遊戲就是唯一的電子學習教學模式。因此,督導委員會就要協助學校建立他們所需的電子學習教育方法,並促進學校之間的交流。
第三,就是支援開發Web2.0時代的電子學習教材,而這方面牽涉到的就不單是校方和前線教育工作者,而包括書商、出版商、電子閱讀器生產商,甚至負責製作教育電視的香港電台。說實在,當政府宣佈要推動電子學習和電子課本時,書商和出版商的憂慮較多,畢竟出版教科書是門有利可圖的好生意。到早前,有生產電子產品的生產商開始蠢蠢欲動,有不少人嘗試打探最近的政策消息,以為將推行的電子課本措施謀準備。督導委員會要平衡這些界別的利益,但也要促成兩者的合作,使師生和家長作為最後用家和消費者受到保障。另外,教育電視現時的單向模式,又將不能配合將來電子學習的要求。但要港台製作互動和數碼化的教育電視,則可能牽起港台的資源分配問題。
未來電子學習資源的發展方向和策略,執行起來將會十分複雜,督導委員會就是要負上監察政策執行的工作。最後,由於這政策涉及的界面甚廣,督導委員會定不能是那些一年才開幾次會的那種被動型委員會,而是應有專責支持委員會運作的全職秘書處,才能支持龐大的工作量和日常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