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電影《孔子》劇照,孔子與南子。
■葉匡政
對於孔子身邊的女性,可以說在過去的典籍中提到的極少。甚至任何書中,都沒有說到過他的妻子,我們只知道他是一子一女的父親。
如今一些女性對孔子缺少好感原因簡單,憑的就是《論語》中的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便認為孔子輕視女性。其實這是對孔子的誤解,因為沒理解「女子」二字的意思造成的。這句話原文為:「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後半段好解釋,意思是如果和他們親近了,他們就不知有遜讓;如果和他們疏遠了,他們便會埋怨你。
因為有一個「養」字,表明這裡的「女子與小人」指家中的人。朱熹註解「女子」為家中的妾,而「小人」則是家僕或下人。 錢穆認為妾要比僕人近一些,所以孔子會把「女子」放在「小人」之前說,因為善於管理妾與臣僕,也屬「修身齊家」中的一件大事。可見過去,人們就沒有把孔子所說的「女子」看作是所有的女性。還有一種解釋,也有些依據。認為先秦語言多為一字詞,男人多稱為人,也稱子;而女人多稱為婦,也稱女。那麼由此可推理出「女子」並非泛指所有女性,而是和淑女相對的一類女人,如同「小人」與「君子」的差別一樣。君子和淑女便是人格上成熟的人,而小人和女子則是不成熟的人。這麼解釋,也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孟子》中有一些「女子」的字句,就是指還在青春期並不成熟的女性。如「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再如「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裡的女子指的都還是未成熟的女性。
無論相信哪一種解釋,有一點是可肯定,就是孔子所言的「女子」絕非泛指所有女性。孔子在談到子女的孝順時,多把父母連在一起說,言語中絲毫沒有對母親的輕視。如「父母在,不遠遊」「事父母,能竭其力」「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等等,父母都在一個平等地位上的。《中庸》中說:「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意思是:君子之道,從夫妻之間開始,到了它的最高境界,就能顯明天地間的一切事物了。從儒家的觀點和實踐來看,儒家對女性的看法與今天最大的不同,就是對女性意識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認定,它和今天完全忽視性別差別,而盲目地追求男女平等的觀點完全不同。在儒家觀念中,男主外女主內不過是基於性別差異所導致的社會分工不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張揚女性是感性、溫柔、善良、包容的女性特徵。
在古代典籍中,唯一記錄了孔子與女性往來的,就是與聲名狼藉的南子的見面。這個迷案雖然引來了人們眾說紛紜的爭議,但此事肯定發生過。電影《孔子》對此也有演繹。南子是孔子周遊列國時衛國國君衛靈公的夫人,深得衛靈公寵幸。她干預朝政,還與靈公寵臣彌子瑕關係曖昧,名聲很不好。南子早聽說孔子大名,派人對孔子說:「要見衛國公,就先來見我」。出於禮數,孔子去見了南子。南子精心打扮後,坐在薄紗帳後,孔子向其行叩拜禮,南子在紗帳中回拜。從孔子事後對南子的敘述,可以看出,孔子是尊重女性的。孔子說:「我是不想去見她,但既然見了,就得以禮對她。」對一個名聲不好的女人,孔子都這麼彬彬有禮,可見很難找到他對女子輕視的證據。
由於孔子被歷史的各種誤解和錯讀太多,又恰逢當下這樣一個歷史觀缺失的年代,要在民眾心目中還原一個真實的孔子,無疑是是艱難的。但有一點能肯定,孔子既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也是一個聖人,他不僅在政治上構想了一個理想國,也為中國人建立了一座心靈的教堂。在這個理想國中,每個人無論他的出身如何卑賤,都能享有生命和知識的尊嚴;在這座教堂中,每個人能成為堯舜那樣的聖人。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是最重要的。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孔子》之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