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 松
「三三四」新學制去年九月實行之後,通識科成為高中的必修科,各校對它的重視不在話下,連媒體也很關注,不少報章竟以專版提供相關資料,大家都希望學生能學好這一科。
根據課程發展議會與考評局的要求,通識科教學主要達到下列三個目的:(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考與分析能力;(二)是加深學生對祖國的認識和責任感,增強國家與民族的觀念和感情;(三)是啟發學生正確認識人生價值,善於與人溝通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教師的角色不在於灌輸知識,因為學習的責任由學生自己承擔,學生通過對議題的探究而作出判斷。教師的職能是向學生提供資料,引導學生運用各學科的知識對資料進行分析和綜合,從而提高其認知能力。為此,在教學上需要注意下列的幾個問題:
(一)探究為主,講解為副。課堂上若講解過多,學生就失去思考的空間,鮮能自行探究議題,更遑論形成生動活潑的課堂討論。
(二)探究過程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互動,使學生重視他人的意見,藉辯論深入認識議題,提高分析能力。
(三)做好總結。經過探討,最後須引導學生對議題作出結論,並對探討過程的優缺點加以評述,從而提高教與學的質素。
(四)教學要有趣味性,也要講求實效。許多教師運用影像、動畫等方式向學生提供資料,使學生易於領會,也樂於接受,這種方式值得推廣。不過,它未必能提供探究議題所需的全部資料。適量的文字、圖表或數字也是必不可少的資料,藉此還可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善於將影像與文字結合,當能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