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確保海洋領土安全:中國航母何日駛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4-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國際爭奪和控制海洋的鬥爭將日益尖銳,中國必須建設一支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強大海軍。圖為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在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

江小舟

 航空母艦問世80餘年來,歷來被海洋國家視之為「國之重器」。航空母艦由於其機動性能好,活動時間長,突擊威力大,可打擊空中、水面、水下和岸上目標,因此極大地擴大了海軍的作戰能力。航母的投入使用,把海上作戰從原來只限於水面和水下的二維空間擴展到包括空中的三維空間,從而改變了傳統海戰的模式,大大提高了海軍在海洋國家國防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是屹立在太平洋西岸的瀕海大國,有1.8萬多公里長的曲折海岸線,6000多個星羅棋布的島嶼。根據世界第三次海洋法會議1982年通過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應劃歸中國管轄的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的海域面積達300多萬平方公里,約等於中國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為了確保中國海防安全和領土完整,維護合法海洋權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環境,中國必須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而海洋國家海軍的強大與否,一個顯著標誌就是擁不擁有航空母艦。

南沙成為棘手問題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台海關係緩和,東南沿海相對平穩,南沙問題成為擺在中國海軍面前的一個棘手問題。南沙群島歷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是扼守太平洋與印度洋海上交通的戰略要衝,東北面有菲律賓的蘇比克灣,西北面是越南的金蘭灣。是通往非洲、歐洲的咽喉要道。面積為80多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已進入海洋經濟的新時代,8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意味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氣、豐富的水產資源、各種稀有礦藏等戰略資源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其他資源。

 然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趁中國文革動亂之際,從上世紀七十年開始,不斷非法侵佔我南沙的島礁達30餘個。使中國南海海疆的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脅。1988年3月14日,在南沙赤瓜礁,中國海軍與企圖強佔我島礁的越南人員還發生了武裝衝突。雙方激戰28分鐘,越方604武裝運輸船當即被我擊沉,605運輸船和505登陸艦被擊成重傷,越非法登礁的9名人員被我俘虜。儘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一次又一次重申:中國對南沙群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但都未能奏效。由於南沙群島遠離中國大陸,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距海南島1600公里,而中國海軍航空兵的戰機又因航程太遠,沒有空中加油機,因而無法對在南沙海域巡邏執勤的艦艇提供必要的支援和掩護。沒有制空權就沒有制海權。南沙群島的現實,使中國海軍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嚴峻而又緊迫的挑戰。

 南沙群島的現實,也牽動着國人的心。「建造航空母艦,建設強大海軍」,成了媒體討論的熱門話題。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航母熱」。

太平洋從來不太平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有「台獨教父」之稱的李登輝的引領下,台灣島內的「台獨」勢力坐大。中國面臨着台灣被分割出去的現實危險,台海形勢緊繃。中央軍委將軍事鬥爭準備的重點轉到了東南沿海。1996年3月,台灣「總統」大選前夕,為遏制以李登輝為代表的「台獨」勢力,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奉命在東南沿海舉行大規模的實兵實彈演習。美國為了給島內的「台獨」勢力撐腰打氣,悍然派出了兩個航空母艦大隊游弋於台灣以東及東沙群島東南海域對我進行威懾。一時間,東南沿海海域戰雲密佈,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在強敵干預的情勢下,由於中國海軍沒有航母,無法以航母戰鬥群對美國的航母進行反威懾。為了不示弱,軍方高層決定動用核潛艇這一「撒手𤥀」,最終迫使美國航母退到東海以東、東沙群島東南海域150海里以外。

 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加快了「台獨」的步伐。為了表明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與統一的堅強決心,2002年5月至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又一次奉命在東南沿海舉行了海上封鎖、打擊敵航母編隊、登島作戰等針對性很強的軍演,給島內的「台獨」勢力以極大的震懾。

 演習結束後一位高級將領不無感慨地說,如果中國海軍有了航母戰鬥群,台海一旦有事,只要航母戰鬥群不停地圍繞台灣島航行,就能有效地對台灣實施封鎖,強敵的航母大隊也再不敢輕易干預介入台海戰事,就足以對島內的「台獨」勢力形成威懾,根本不需要這樣興師動眾搞軍演。航母,再次被擺上了中國海軍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

中國海軍任重道遠

 軍事專家認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國際間爭奪和控制海洋的鬥爭將日益尖銳,中國的海上方向因而存在着諸多複雜的不安全因素。中國海軍平時擔負着保衛中國海上運輸線與海上能源戰略通道安全的重要使命。目前,中國外貿的進出口貨物,有80%是靠海運完成。海上運輸線已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生死攸關的生命線。戰時則要擔負進行海上封鎖,反艦作戰,攻擊敵海上運輸線,導彈對敵方陸地攻擊,保衛中國海軍基地等使命任務。

 海軍在國際上歷來被看作是國家力量的象徵,因為海軍的實力集中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水平。一艘現代化的戰艦,就是一座海上的高科技城堡。中國建造航空母艦,是中國海軍經過60年建設,量的積累後實現的質的飛躍。據美國海軍軍事情報人員估計,中國改裝的第一艘航母將在2013年前交付海軍,而中國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艦將於2015年後成軍,2020年前中國海軍航空母艦戰鬥群將初步形成戰鬥力。這標誌着中國海軍遠洋能力,尤其是核心軍事能力的提升,從而使海軍真正成為國家的戰略軍種,實現由近海防禦性的海軍向遠海防衛、遠洋控制型的強大海軍的根本性轉變。一支強大的、與中國大國地位相稱的、具有現代綜合作戰能力的中國海軍,將出現在世界的東方,成為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統一,維護中國海防安全的海上和平之盾。 (原載鏡報月刊4月號,原文5000字)

相關新聞
東張西望:核裁軍 中國佔據三個道德高地 (2010-04-02)
冷眼向洋:港台關係邁向新階段 (2010-04-02) (圖)
蔡英文的祖墳 (2010-04-02)
止戈為武:解放軍抗旱救災彰顯愛民本色 (2010-04-02)
明辨是非:政府應確保中成藥安全 (2010-04-02)
雪泥鴻爪:假如我是大學生 (2010-04-02)
正確認識國家對香港的管治權 (2010-04-02)
確保海洋領土安全:中國航母何日駛出 (2010-04-02) (圖)
書生意氣:谷歌赤裸裸的霸權 (2010-04-02)
尊重憲制框架 繼續務實妥協 (2010-04-01)
港府管治的深層次矛盾 (2010-04-01)
拋棄「港獨」才有出路 (2010-04-01)
香港選舉過多症 (2010-04-01)
青年就業狀況 (2010-04-01)
來論:余若薇自拆「維護法治」偽裝 (2010-03-31)
西方走廊:奧巴馬轉移視線蒙騙民眾 (2010-03-31)
駁反對派「公投」不違法觀點 (2010-03-31)
匯率並非貿易失衡的關鍵因素 (2010-03-31)
社民連企圖堵死溫和溝通路線 (2010-03-30)
智言新語:美國在匯率戰上「借刀殺人」 (2010-03-30)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