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平
在政改方案即將進入立法會表決的關鍵時刻,李柱銘突然高調對民主黨及普選聯的溫和協商路線開火,顯然並非隨意為之,而是擔心政改通過如果真的成事,將表示李柱銘一直鼓吹的對抗路線將會完全破產,而他處心積慮扶植的公民黨亦會被邊緣化,所以才要賈其餘勇,阻礙政改成事。作為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既沒有考慮到溝通路線失敗,民主黨將陷入進退兩難境地,承受嚴重的政治後果,也沒有顧及市民對政制前進的期望。看來,李柱銘不單是民主黨的「猶大」,更是香港民主進程的「攔路虎」。
日前普選聯成員之一的民主黨主席何俊仁開腔,指一旦政府接受新增區議會議席1人1票選出,該黨很有機會支持政改方案。普選聯副召集人黃碧雲也以個人身份稱,如果特區政府接納普選聯的區議會方案,自己是「贊成接受」。其實,民主黨及普選聯的這一建議並不符合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特區政府難以接納。然而,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卻擔心民主黨轉而支持政改方案,特地站出來聲稱對該黨決定表示失望,及後又指普選聯不應在2012政改方案上讓步,若然讓步等於放棄爭取終極普選的目標云云。李柱銘的說法表面上大義凜然,實際上是大言欺人,罔顧現實法理,矛盾處處。政改討論從來是一個利益博弈,不能獨贏只能共贏。如早前中聯辦積極與溫和反對派溝通,及後喬曉陽又明確未來普選是「普及而平等」,這些都是對溫和反對派的善意回應,協商必須有來有往。如果民主黨能夠作出有智慧的妥協,給政改放行,當然是件好事。李柱銘高調對民主黨進行攻擊,就是企圖阻止一切讓政改方案通過的可能性,將民主黨牢牢綑綁在否決政改的戰車上面。
李柱銘指責矛盾處處
李柱銘從事大律師多年,本應有縝密的邏輯及法治精神訓練。但他竟然說如果溫和反對派讓步就等如放棄終極普選的目標,這種說法令人莫名其妙。這次政改方案只處理2012的選舉安排,並不涉及未來的普選,普選聯如果在政改方案上願意退一步海闊天空,只會有助政制在2012前行一步,至於將來的普選則可以繼續討論,試問又怎能說溫和派放棄了終極普選的目標?而且,本港政制發展須嚴格按照「五部曲」,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庖決定未來的普選安排,這是法律的要求也是本港現實。李柱銘對溫和派的指責毫無道理。
李柱銘這次向民主黨開火並非隨意為之。事實上,自從民主黨堅決抵制「公投」並組成普選聯後,早已令李柱銘大為不滿,一方面在公開場合不斷與黨唱反調,鼓動民主黨黨員支持「公投」,最終被另一元老司徒華直斥「不懂政治」才有所收斂。另方面又不斷鼓動黨內的激進派成員參加「公投」,乘機將民主黨地區樁腳拉攏到「公社」陣營。李柱銘要民主黨參與「公投」,一個重要的目的,被認為是要以民主黨的地區實力資助公民黨坐大,這肯定會損害民主黨的長遠發展。同時對民主黨而言,主流民意一直反對「公投」,貿然參與勢將流失大量支持者,而且參與「公投」意味政改再無討論餘地。「公投」慘敗的事實已證明民主黨的決定是明智而符合本港利益。
政改否決溫和派是最大輸家
一直以來,李柱銘名為民主黨創黨主席,實際卻是公民黨的幕後造王者。2000年立法會港島區補選,李柱銘一意孤行壓下植根地區的甘乃威,要民主黨為余若薇抬轎,結果余一炮而紅衍生了今日的公民黨。他又力捧公民黨,說樂意見到公民黨崛起,又認為將來公民黨成為反對派領軍並不出奇。在「公投」一役,李在未有知會民主黨領導層下,與黎智英、陳方安生等人策劃於密室,成事後企圖迫民主黨就範,視民主黨猶如扯線公仔。現在隨着政改協商持續升溫,李柱銘再次不避嫌疑指罵民主黨等溫和派,要將其溫和路線扼殺,目的有三:一是向外界說明溫和路線失敗,其主催的激進路線才是唯一選擇。二是政制如果再次停頓,變相為激進派提供了挑動對立、製造對抗的空間,有利激進派的發展。三是方案如遭否決,溫和派尤其是民主黨將成為政改最大輸家。就如2005年政改方案被否決後,民主黨在之後的區議會選舉遭遇滑鐵盧一樣。這對於公民黨乘時而起取代民主黨是一大契機。
李柱銘種種行徑,不僅沒有考慮到溝通路線失敗,民主黨將陷入進退兩難境地,承受嚴重的政治後果;而且也沒有顧及市民對政制前進的期望,足顯其私心自用、包藏禍心的低劣人格。李柱銘身為民主黨創黨主席,卻事事以公民黨利益為先,人們說屁股決定腦袋,李柱銘卻是屁股與腦袋分離,坐的是民主黨,想的卻是公民黨。民主黨不應再受其言語影響,既已選擇溝通之路,協商是成是敗將取決於能否取得成果,哪管是向前一步也勝過原地踏步。只要民主黨及普選聯能夠成全政改通過,相信民意將會肯定其對民主作出的努力,對自身發展對本港民主都是利多於弊,溫和反對派應作出明智抉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