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越發展,就越可能給開放度逐步擴大的內地金融市場帶來不斷增強的衝擊。香港方面應當體諒內地媒體有關節目關於熱錢囤積香港可能衝擊內地金融穩定的關注;內地有關部門也應當理解香港方面積極拓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的願望。兩地相互理解、相互諒解,就能形成關於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正確方針—既審慎又大膽。而在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出台後,無論香港還是內地金融監管當局,都必須對全球熱錢湧入香港並經香港滲透內地,保持高度警戒。
最近,在中央電視台的一則節目中,有人估計將會有約10萬億港元熱錢囤積香港,欲衝擊內地金融市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主管當局對這一說法高度重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特地公開澄清:現時在香港運作的對沖基金所管理的資產大約為5,000億港元,主要投資在香港以及本地區內的其他股票市場。
熱錢囤港內地市場存隱憂
然而,對於熱錢囤積香港可能衝擊內地金融市場的擔憂,也是「空穴來風,事出有因」,只是經香港進入內地的熱錢數額,尚不能算大。
中央電視台在11月30日不僅播出《熱錢囤兵香港》節目,還播出另一個節目—《熱錢湧入在提速?》。後者稱:自2010年7月以來,內地的外匯佔款迅速增加,7月是1,700億元,8月是2,300多億元,9月是2,800多億元;到了10月,激增至5,190億元,達到最近30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此外,2010年1月至9月,內地的房地產領域引用的外資比2009年增加逾50%。
這些熱錢究竟從何而來?有關節目沒有明言。在香港實際從事金融業務和相關商務活動的都知曉,香港與內地之間各種「灰色」渠道,發揮了不可忽視的功能。
無獨有偶。在香港,也就在10月,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額激增以至2010年全年有關額度在10月「迅速用罄」。也是在10月,香港的人民幣存款突破2,000億元大關,月環比急增45.4%至2,171億元。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公開解釋,10月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和人民幣存款激增都是正常的。然而,面對11月美國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出台,無論香港還是內地金融監管當局,都必須對全球熱錢湧入香港並經香港滲透內地,保持高度警戒。
國家金融安全不容忽視
近一年來,香港具影響力人士積極推動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為此,提出來兩個頗具代表性觀點。一是香港應建立足夠大的「人民幣資金池」,而且,必須與內地金融市場連通;二是香港可以充分拓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因為香港金融市場與內地金融市場之間存在著「防火牆」。表面上,兩個觀點是相輔相成的。後一個觀點是講香港具有拓展人民離岸市場的制度條件。前一個觀點則是講香港應當如何拓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然而,稍做分析卻發現,這兩個觀點是內在矛盾的。
如果堅持香港金融市場與內地金融市場之間的「防火牆」,那麼,在香港即使建立具一定規模的「人民幣資金池」,後者也難以與內地金融市場連通,無法達到「水流魚活」的目標。
如果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與內地金融市場之間能做到「水」相互流動以致「魚」活生生跳躍,那麼,香港金融市場與內地金融市場之間的「防火牆」必將被侵蝕而迅速瓦解。
當然,上述兩個觀點的內在矛盾不是不可以處理的。
正因為香港金融市場對外高度開放而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度較低,同時,人民幣尚未達至充分可兌換地步,亦即香港與內地兩個金融市場之間的確存在著「防火牆」。所以,國家支持香港拓展人民幣離岸業務,既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為上海建設中國又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提供發展人民幣金融業務的經驗。
正因為香港高度開放而內地金融市場逐步開放,所以,香港的人民幣離岸市場越發展就越可能給開放度逐步擴大的內地金融市場帶來不斷增強的衝擊。在正面的意義上,既會加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會提高內地金融市場水平。但在負面的意義上,則將使國家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承受越來越大的挑戰。
概言之,香港拓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方向和目標是不應該動搖的;同時,在拓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進程中,香港當局與內地有關部門必須加強協同和合作,妥善地把握兩地金融市場「防火牆」,逐步拆除與資金自由流動逐漸擴大之間的「分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