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幫助低學歷青年就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2-16]     我要評論

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主席

 低學歷青年就業難,是香港就業問題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幫助低學歷青年求職,必須多管齊下。首先,幫助低學歷青年求職,應資助他們彈性上課的進修課程;第二,應檢討及修訂毅進課程,提高認受性;第三,投放更多資源幫助邊緣青年;第四,長遠而言,政府應推動發展新產業,刺激就業,才能解決低學歷青年就業問題。

社會轉型低學歷青年難找工作

 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今年8至11月,訪問274名擁有中五或以下學歷的青年,發現73.5%受訪者感就業困難,主因是「學歷限制」(71.1%)、「可選擇的工作不多」(59%)和「能力/技能不足」(41.5%)。60.7%受訪者沒有進修,原因是「工作時間不穩」(24.3%)以及「負擔不起進修費用」(24.3%)。其餘39.3%有進修的受訪者,近26%人指進修支出佔收入一半以上,更有10.2%人花超過90%薪金進修。調查機構建議,關愛基金撥款開辦可彈性上課的進修課程,檢討及修訂毅進課程,提高認受性。

 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青年中最長失業年期達7年,其中60%表示,失業原因是不知道適合做甚麼工作。雖然勞工處開辦一些針對青少年的培訓課程,但青少年不了解課程具體情況,亦不知道如何選擇,而以嘗試心態盲目找工作,那些隱蔽起來的青少年就更加被動。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其中一個焦點是力推保障就業,落實用1.4億元資助大學畢業生為期6至12個月實習計劃,但大部分措施僅與大學畢業生相關,無照顧到「三低」(低學歷、低技能、低收入)青年。

 本港轉入知識型經濟社會,低學歷青年不易找到工作,雖然政府有一些輔助措施,但幫助不大,政府推出的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及展翅計劃,收效甚微,只是拖延更多青少年流入就業市場,許多學員畢業後亦同樣失業。雖然今年的財政預算案建議撥款逾三億元改善青少年見習就業計劃及展翅計劃,改為全年招生,增大名額,但僱主在津貼期滿約後可照樣裁員,新建議只是治標不治本,加上工種不足,薪酬低於市場,令他們成為廉價勞工。

毅進課程認受性低

 低學歷青年因長年失業,自我形象低,產生厭世情緒,衍生不少問題。中央政策組的研究,建議政府循改革課程及擴闊工種協助「80後」面對困境,惟施政報告在「青年發展」方面未見有長遠政策,僅推出延長3000個臨時職位的措施、成立「香港青年服務團」,及透過網絡支持邊緣青年等短期措施。

 低學歷青年搵工困難,即使進修後連政府亦不認可有關資歷。調查發現,七成四受訪低學歷青少年表示就業艱難,但逾半從未參加政府協助青少年就業的計劃,認為計劃認受性低無助就業。有修畢毅進課程的青年曾投考政府臨時職位,才發現有政府部門連修畢毅進課程等同會考五科合格資歷都不清楚,慨嘆毅進認受性低。

資助彈性課程 提高毅進認受性

 幫助低學歷青年求職,必須多管齊下。第一,幫助低學歷青年求職,應資助他們選擇彈性上課的進修課程。低學歷青年由於負擔不起學費及工時不穩定,缺乏進修機會。若社會不能提供機會及支援讓低學歷青年進修、再發展,他們就不能發展事業階梯,導致社會貧富懸殊加劇。幫助低學歷青年求職,關愛基金應撥款開辦可彈性上課的進修課程,幫助因工作時間不穩定的低學歷青年進修。

 第二,幫助低學歷青年求職 ,應檢討及修訂毅進課程,提高認受性。毅進計劃推行至今已有10年,每年毅進課程均吸引大批未能升讀中六的會考生報讀。會考生完成毅進課程後,可獲中、英在內5科及格資格,課程內容以中、英、數等學術單元為主,對於學生提升就業能力沒有幫助,加上繼續升學的費用高昂,學生或因此陷入失業困境。教育局資料顯示,2007及08年近萬名畢業毅進學生,畢業後無再進修及無工作的「雙失率」高達13%。毅進課程以學術為主,職業培訓內容不足,令部分畢業生求職感到吃力,當局應在課程中加強求職就業的元素。

由政府主導發展新產業刺激就業

 第三,在現代互聯網社會中,網絡已成為「80、90後」青少年接觸社會的主要方式。施政報告在「青年發展」方面,提出透過網絡支持邊緣青年。政府應在來年財政預算案中投放更多資源幫助邊緣青年,舉辦協助他們發掘個人興趣與專長之短期課程,正視青年「隱蔽」現象。

 第四,長遠而言,政府應推動發展新產業,刺激就業,才能解決低學歷青年就業問題。凱恩斯(John Keynes)認為刺激就業和需求才是經濟增長之道。政府雖矢言在四大支柱以外發展六項優勢產業,但問題實質是政府應該對有關產業作出承擔。當年由英國人留下來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任由市場主導的管理手法其實已過時。香港市場上大部分有實力的大型企業都只是以地產或發展內地市場為主。但香港最重要的是發展新產業,為低學歷青年創造就業,而不是只為精英銀行家創造財富。要重新發展新產業,就必須由政府主導,例如韓國與新加坡,就由政府主導發展新產業,這是近年世界發展的大趨勢。

相關新聞
幫助低學歷青年就業 (2010-12-16)
中印關係提升亟需破解三大誤區 (2010-12-16)
民筆聊生:小販政策猛於花園街大火 (2010-12-16) (圖)
解惑篇:西式民主遊戲正在香港上演 (2010-12-16)
鳴記於心:尊重人權從尊重「失足婦女」開始 (2010-12-16)
來論:申亞的三種不同取態透析 (2010-12-15)
廿四味:民主黨的投機路線能走多遠? (2010-12-15)
把脈香港:梁家傑將令公民黨更激進 (2010-12-15)
今年和平獎包藏禍心 (2010-12-15)
公民黨三大部署 志在反對派龍頭 (2010-12-15)
就業「交津」以家庭計算不符民情 (2010-12-15)
改革學生資助 堵塞政策漏洞 (2010-12-15)
政府應著力爭取建制派支持申亞 (2010-12-14)
公道自在人心 (2010-12-14)
止戈為武:軍地創新辦法 保證徵兵質量 (2010-12-14)
西方走廊:歐元錯失稱霸千載良機 (2010-12-14)
「申亞」眼光要長遠 (2010-12-14)
「貴族國家」的倒彩還要喊多久 (2010-12-14)
指點江山:建制派構建話語權戰略的原則與策略 (2010-12-13)
廿四味: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 (2010-12-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