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
政府可從宏觀角度考慮大局,例如環保回收商需要負擔高昂的運輸和維持廢物收集網絡的成本,政府可研究向業界提供稅務優惠,以協助業界回收廢物,從而確保回收得來的廢物可被循環再造。表面看來似乎是補貼個別行業,但從有效紓緩堆填區的壓力,減少廢物數量的大戰略方向來看,則肯定對整體社會有利。
香港是一個國際大城市,每天產生的各類型固體垃圾數量大得驚人,如何妥善處理這些垃圾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很可惜,近年港府的處理方法基本上只是獨沽一味,主要靠堆填區應付,但香港土地有限,故當將軍澳堆填區接近飽和要擴建時,就要打鄰近清水灣郊野公園的主意。我與自由黨的黨友對此都大力反對,結果在其他黨派支持下,立法會廢除了擴建將軍澳堆填區修訂令。政府上周亦正式打退堂鼓,放棄此一考慮。
急需解決堆填區爆滿問題
不過,保護郊野公園成功,即等於堆填區擴建規模會縮小,其壽命亦會縮短。據環境局資料,現時本港每日產生一萬八千公噸固體廢物,僅半數被回收,連同建築廢料和污泥,堆填區每日需要處理多達一萬三千多噸垃圾,而將軍澳、屯門和打鼓嶺三個堆填區,卻將於2014、16及18年相繼爆滿。所以,如何妥善處理數量龐大的垃圾,其實是急需解決的。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在宣布不再司法覆核廢法後強調,會三管齊下處理垃圾問題,包括從源頭減廢、興建現代化焚化設施,以及繼續擴建堆填區,並形容這是缺一不可的「三腳鼎」。但我認為這似乎是「漏了招」,因為這個所謂的「三腳鼎」,忽略了減廢「3個R」中的廢物再用(Reuse)及循環再造(Recycle)兩大重點,只有「1個R」,即減少廢物(Reduce),故這個「鼎」看起來有三隻腳,但其實是「偏埋一邊」,未必「企得穩」。
其實就算是政府提出的減廢大計,能否得到市民支持,也頗值得商榷。例如政府建議擴大膠袋徵費至絕大部分零售點、推行電子產品生產者負責回收,以及就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便都是有相當爭議的措施,予人「寓禁於徵」的感覺。所以,當邱局長在電台節目推銷這些減廢建議時,便被聽眾揶揄政府只識「招招講錢」。而政府稍後會就建議諮詢公眾,相信難免被市民再次批評。
要做好減廢工作,單靠「徵費」未必最有效,一定要與其餘「2R」的廢物再用(Reuse)及循環再造(Recycle)配合,才能發揮最大效用,可惜政府過去在這兩方面的支援及投入顯然並不足夠,所以,我認為政府一定要加倍努力。
減廢「3個R」同步推行
事實上,政府可從宏觀角度考慮大局,例如環保回收商需要負擔高昂的運輸和維持廢物收集網絡的成本,則可研究向業界提供稅務優惠,以協助業界回收廢物,從而確保回收得來的廢物可被循環再造,以及達至減少廢物目的。表面看來似乎是補貼個別行業,但從有效紓緩堆填區的壓力,減少廢物數量的大戰略方向來看,則肯定對整體社會有利。
另一個可重點研究的是廚餘廢物的回收,現時當局計劃在社區推行廚餘回收,在屋擥和商場推廣就地處理廚餘,概念上是值得支持的。但必須注意的是,當局需要推出合適的配套措施,例如教育市民如何在家中將乾濕兩類垃圾就地分類,以增加廚餘循環再造的可用性。
不過,無論如何,我同意單靠堆填區及廢物回收,循環再用等措施,都是沒有可能長遠應付本港的垃圾數量,故興建先進及無污染的現代化焚化設施,不可避免,但有關焚化爐的選址,是相當敏感的問題,目前屯門曾嘴和石鼓洲兩個選址未正式公布,我認為政府一定要汲取教訓,做好地區諮詢工作,以免引發居民不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