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止戈為武:未經證實的消息傳遞的真實信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10]     我要評論

妮爾硯 軍事評論員

 近日,網絡上有關疑似中國「殲-20」戰鬥機的照片和相關文章,似乎成了全球的焦點,不僅引起境內外媒體的廣泛熱議,而且受到有關國家官方的高度關切。中國軍事專家認為,「殲-20」原型機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將進入世界航空的第一梯隊,政治意義要大於軍事意義;美國五角大樓的官員認為,對「殲-20」的出現「並不意外」,「我知道中國毫無疑問會擁有這種飛機,這只是個時間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面對此事的提問,回應為「具體問題請你向軍方了解」,踢起了「皮球」。北京獨立軍事觀察家認為,雖然中國官方對此事的處理保持一貫的低調態度,沒有予以承認、澄清或否認,但能在中央電視台《環球視線》邀請專家公開討論,說明此事決不是空穴來風。特別是此事披露在中國軍方總結「十一五」成就、規劃「十二五」發展之際,出現在中國領導人即將訪美、美軍領導人也要訪華之時,其向外界傳遞的信息卻是真實多元的,值得關注和研究。

國力發展的必然

 一是工業化發展的必然飛躍。中國實施改革開放國策以來,堅持以電子信息、自動化技術、新能源和新材料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採取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等方式,積極進行老產品改造、新產品開發,大力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從而實現了經濟總量連續快速發展,並在高鐵、巨型計算機、航天和核技術等領域創造了「中國速度」、「中國高度」和「中國倍數」,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觀察家認為,與中國在某些領域和項目取得世界領先水平一樣,五代機的突破是中國工業化進入膨脹期的必然結果,也讓當代中國人強烈地感受到初步實現工業現代化帶來的尊嚴。

 二是武器裝備重點項目研發的必然結果。「十一五」期間,解放軍加快推進機械化信息化複合發展,對新型武器裝備研發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批新型武器裝備陸續裝備部隊,其中以二代裝備為主體、三代裝備為骨幹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在2009年國慶60周年首都閱兵展示的殲-10作戰飛機、空警-2000預警機、長劍-10陸基巡航導彈、99式主戰坦克等中國自主研製的一些先進武器裝備競相亮相,在國內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觀察家指出,正像坊間傳遞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實現初期作戰能力的消息一樣,事情在這裡的關鍵已不是有沒有可能,而是說明中國能舉國之力,獨立自主地研製自己的武器裝備。也像國防部長梁光烈在新年前指出的:我們的裝備要靠我們自己自力更生來解決,有錢買不到的。

 三是中國軍事技術研發速度的必然接力。有報道稱,儘管美國對中國殲-20隱形戰機的出現並不驚訝,但其進展確實超過了此前的預期,這是美情報界繼低估中國元級潛艇後再次對中國重大武器進展出現研判失誤。觀察家認為,這不是美國專業人員的過錯。當年研製原子彈到氫彈,綜合國力尚屬落後的中國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而美國用了七年零三個月,前蘇聯用了四年零三個月,中國速度之快讓當時許多國家認為是個奇跡。現在中國有完整不斷的資金鏈支撐,有大量的科技人才支持,實現快速發展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是威脅是震懾

 觀察家強調,中國雖然在少數武器裝備研製上取得一些進步,但完全是為了貫徹和平發展戰略的需要,說明中國有能力防禦其它軍事力量對其領土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武力干預。即使從軍事裝備及技術來說,仍和美軍存在很大差距,特別是同美軍豐富的實戰經驗和作戰能力相比,中國還顯得十分落後。認為中國有了幾件新式武器就對美國構成威脅,如果不是別有用心,那也至少是庸人自擾了。

相關新聞
來論:港人所不知道的王丹的另一面 (2011-01-10)
廿四味:黃毓民趕盡殺絕 陶君行另起爐灶 (2011-01-10)
中國經濟政策趨穩具有積極意義 (2011-01-10)
田園快語:減廢刻不容緩 支援環保產業 (2011-01-10)
止戈為武:未經證實的消息傳遞的真實信息 (2011-01-10)
推進中國國際戰略謀劃與人才培育 (2011-01-10)
關心推動本港長遠體育發展 (2011-01-08)
尊重自己民族的發展利益和空間 (2011-01-08)
基層市民對預算案的期望 (2011-01-08)
轉型期中國:應扎扎實實研究歐洲 (2011-01-08)
美國企圖對朝鮮搞軍事冒險 (2011-01-08)
縱論香江:放縱吳志森逾越兩制界限 港台須問責 (2011-01-07)
把脈香港:《蘋果日報》把弔唁搞成政治攻訐 (2011-01-07)
廿四味:長毛不如先擔心自己會否肚痛 (2011-01-07)
「外匯收入存放境外」改革意義重大 (2011-01-07) (圖)
「環保廢物熔化系統」處理廢物更有效 (2011-01-07)
完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2011-01-07)
中美關係啟動新航程 (2011-01-07) (圖)
從梅普爭執看俄兩代領導人的不同 (2011-01-07)
縱論香江:吳志森豈可利用《自由風》節目煽動仇商仇富 (2011-01-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