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孫西 全國政協常委
誠然,不斷改善民生是特區政府施政的主軸和目標,但其基礎是保持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沒有經濟加速發展作保障,改善民生就無所適從。特區政府近年致力推動的參與「十二五規劃」、加強區域合作和六優產業發展等,均有助香港經濟轉型、產業結構多元化和競爭力的提升。不過,應把握機遇,言出必行,既鞏固提升傳統支柱產業,又開拓新的優勢產業,真正突破香港的經濟瓶頸,為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
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南海會見了來京述職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聽取了對香港當前形勢以及特別行政區政府一年來工作情況的匯報。胡錦濤主席對行政長官和香港特區政府一年來所做的大量工作給予積極評價。胡主席期望特區政府「銳意進取,妥善應對國際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不斷提高香港的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深化香港與內地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合作,認真回應市民訴求,著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推動香港各項事業再上新台階。」胡主席的講話,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今後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將帶動港產業發展
須知,今年(即2011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自去年10月以來,香港社會各界對於「十二五」規劃的關注程度日益升溫。工商界人士普遍認為,「十二五」規劃的實施將惠及香港多個產業,為香港的經濟帶來新機遇。事實上,香港參與「十二五」規劃的工作早已開始,先後邀請了國家發改委的專家來香港實地研究,也在北京商討多次。去年,內地的專家、廣東省以及港澳辦還共同商討此事。專家認為,最重要是利用「十二五」清楚地介紹香港將來發展的定位,特別是香港作為國際性的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和貿易中心的地位,並應清楚認識到香港與上海等內地金融中心的分工問題,以及把粵港合作、特別是釐定香港在區域融合中發揮財務中心的作用,這樣香港就可以放心地「先行先試」。
毋庸諱言,香港未來的發展離不開與內地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經濟合作。然而,香港能否從「十二五規劃」中獲雙贏,關鍵在於能否積極配合國家的發展需要。香港要突破經濟發展瓶頸,必須多做與國家戰略發展對接的工作,融入國家發展之中,才能發揮自身獨特的優勢。香港特區政府應積極部署各項產業上的配合及協作,推動優勢產業配合「十二五規劃」,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增強後勁。
經濟發展才能保障改善民生
國家「十二五」規劃有關香港部分的內容仍有待最後敲定,但香港社會各界已積極探討如何把握機遇,令香港的發展再上一個新台階。業界人士認為,2011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香港應該重視並把握其中所帶來的機遇,藉此加速經濟增長,以經濟發展解決貧窮和其他社會問題;擴大香港經濟基礎,增加不同工種的就業機會;配合鄰近地區的發展需要,避免重複建設和惡性競爭。專家指出,香港特區政府應緊緊抓住國家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機遇,既重視解決當前的各項經濟民生問題,又注意謀劃香港各方面的長遠發展,為全面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作出新的業績。
誠然,不斷改善民生是特區政府施政的主軸和目標,但其基礎是保持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沒有經濟加速發展作保障,改善民生就無所適從。特區政府近年致力推動的參與「十二五規劃」、加強區域合作和六優產業發展等,均有助香港經濟轉型、產業結構多元化和競爭力的提升。不過,應把握機遇,言出必行,既鞏固提升傳統支柱產業,又開拓新的優勢產業,真正突破香港的經濟瓶頸,為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
兩岸經貿合作有望獲新契機
值得關注的是,台灣各界對大陸「十二五規劃」越來越重視,普遍認為這一規劃將惠及台灣多個產業,兩岸經貿合作的深化與提升也有望獲得新契機。台灣當局經濟主管部門官員表示,將針對「十二五規劃」納入的促進發展產業進行研究,並鼓勵台商盡快與大陸接軌,為台灣經濟及電子等各大產業創造未來黃金10年的大商機。市場人士分析說,「十二五規劃」所衍生的投資及內需商機規模龐大,僅發展太陽能、智慧電錶、節能建築等產業,就有望10年投入5萬億元人民幣。以過去實施「十一五規劃」拉動大陸民間消費高達10多萬億元人民幣來看,大陸推動「十二五規劃」所帶來的商機及內需消費將十分巨大。台商認為,只要能夠掌握大陸的內需消費市場,就是台商的最大商機所在。
香港作為兩岸關係的特殊組成部分,理應主動與台灣建立起更密切的關係,可加強與台灣在產業、投資、金融、物流和貿易等方面的合作,共創互利雙贏的局面。同時,不斷提升與台灣合作的層次和水準,推動港台合作向全方位、多層次和寬廣領域發展。顯而易見,兩岸經濟的高速崛起,對香港經濟亦帶來深遠的影響。專家預見,內地「十二五」期間將加速經濟結構轉型,從「世界工廠」轉為「世界市場」。香港產業如能掌握內地轉型契機,利用兩岸互補優勢,培育出國際化品牌,自是商機無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