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貞 工聯會促進就業委員會副主任
時裝品牌Episode旗艦店屹立中環超過14年,早已成為地標,但最近卻因業主瘋狂加租六成被迫結業搬遷,並要遣散裁員。Episode的大老闆方剛也只能慨嘆被市場淘汰。過往香港大財團及連鎖店面對高昂租金,大多能夠以薄利多銷、加價,甚至是裁員減薪等手法以求自保。但今天租金狂潮不單扼殺了愈來愈多的中小企業,侵蝕了數以百萬計普羅大眾的就業職位,就是連大財團也不能倖免,相信這是一眾鼓吹自由市場的富豪財團所始料不及的。
其實,假如特區政府取消高地價政策,會否導致香港社會百業蕭條,經濟摧毀呢?答案當然是不!香港經濟一旦由高地價的桎梏釋放出來,各式各樣的經營者自然能夠逃離高租金的藩籬,大量的就業職位必然應運而生、活力充沛的本土文化經濟亦因此能夠茁壯成長。君不見香港愈來愈多的平民食肆榮登世界權威飲食指南《米芝蓮》?這些平民食肆沒有豪華裝修、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廣告,靠的是小店人情、真心製作,以大眾化的價錢打造香港世界級的「庶民經濟美食」,養活百家千戶的升斗市民。筆者任職銀行業期間不時需要「請客食飯」,發覺不少客戶也鍾情於平民食肆而棄豪華美食,正是愛其夠地道、有特色是也。只是平民食肆大都只能隱身於欠缺升值潛力的舊區舊舖,又或店主早已擁有老舖業權,否則恐怕一早已被高地價高租金所淹沒,又或被收購成為連鎖式食肆。
改高地價政策 釋放經濟活力
推倒高地價高租金政策是發展本土文化經濟的第一步,隨後便是政府政策的支持。台灣的士林夜市及花園夜市,新加坡的路邊大牌檔,國內不同省市的步行街,正是當地政府刻意打造的本土文化經濟。可惜特區政府一直不屑保留及發展本土文化經濟,就是2002年工聯會於黃大仙成功以廟會文化的構思推出騰龍墟這一類的墟市經濟創造就業,近年穿針引線夥拍食家蔡瀾游說政府在天水圍舉辦民間大笪地期望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有關官員卻是冷漠對待,甚至是「睬你都傻」。特區政府以虛招六大優勢產業「走過場」,實質本地的經濟發展已幾近「民無就業之地」了。
於彌敦道擺檔擺足52年、獲外國旅遊書熱捧、專賣繡花鞋的老店先達商店近期亦被業主迫遷,於本年一月初被迫結業搬遷。往昔大笪地美味小吃、屋h「冬菇亭」香溢價廉的小炒等等具有香港本土文化特色的經濟活動正逐步被高地價吞噬,實在令人心痛。筆者在此奉勸各位讀者,若然不願香港真的淪為「民無就業之地」,當興起消費慾之時應考慮發揮消費者力量,選擇「幫襯」小商小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