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林 香港華人革新會副會長
近年所見,有關勞資雙方發生糾紛或商議加薪的問題上,行業工會和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往往起到重要作用,是工會爭取員工入會的最佳機會,為勞工界議員提高知名度和支持率。這也是工會擴大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空間的途徑。
近日上水屠房員工爭取加薪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為爭取加薪,員方與資方經過多月來的爭論,陷於僵持,到最後員工邀請工會和工聯會立法會議員「出面」,參與談判,最終達成加薪方案,定於五月一日生效,加薪比率約達15%,比當初資方開出來的5%—8%高出一倍有多,有點大出員工意料之外。當然,能夠達到如此加薪幅度,也與資方出於對基層勞工的關顧作出讓步有莫大關係。
除了員工得到「甜頭」之外,工會亦得益匪淺。因為得到工會和葉偉明議員的全力支持和斡旋,令許多員工都自願加入工會,新增會員人數接近工會兩年來發展人數的一半。未出現這次加薪事件之前,工人對工會認識不多,經此一役,工人看到工會及葉議員落力和著緊爭取加薪,令屠房員工大為感動,紛紛表示參加工會,工會有助大家齊心一致,日後有勞資糾紛問題就容易解決。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各種政治團體的出現,又有民選兩級議員,再加上政府資助設立許多地區社會福利機構,提供各式各樣的支援服務,對工會產生較大的衝擊和影響。令過去有事向工會求助變成有事轉去搵議員、政黨、區議員或福利署社工,有點取代了工會的角色,工會有被邊緣和淡化的趨勢。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形勢下,作為勞工階層的行業工會還有發展的空間嗎?還有吸引力和影響力嗎?還能發揮作用和能量嗎?這必然是許多工運前輩和目前仍堅持從事工會工作人士值得探討和面臨考驗的問題。
香港目前擁有400多萬各行各業的勞工,然參加工會的人數約莫只有40多萬,佔整個勞工階層人數不過1/10。亦即是說約有300多萬勞工人士沒有參加工會,這與西方一些工業國家的工會人數不成比例。緣何勞工階層人士不願參加工會,成因很多,其中包括上述所列政黨、議員和社福機構不斷冒起有關之外,也少不了工會自身的問題,包括資源、自願人士和文化水平。
如何發展工人入工會、壯大力量,要有新思維和變革,要與時俱進,改變過去老式的教條和做法,爭取主動多做實事和切切實實關注勞工切身權益。屠房員工加薪事件之所以一下子能吸引許多員工加入工會,就是因為感受到工會和議員為他們爭取權益,受感動而入會的。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生豬行工會近年成立一個互助社,加強超市和街市肉檯員工互通訊息,互相介紹兼職及替工,深受行家歡迎,紛紛參加互助社,以便找到工作,互助社不斷壯大,人數不斷增加。為什麼會有這種顯著效果,就是關乎工人的切身權益。
由此看來,香港的工會還是大有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