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明 立法會議員
日本9級大地震已經接近1個月,除了災區居民天天受苦,盼望救援外,世人還在注視福島核電廠的核洩漏危難。放射性物質不斷釋出,不止影響周遭生態,最令筆者憂心的,是這些物質已經流入了大海,即使專家們如何解釋核放射物質入大海後會稀釋,但當放射性物質源源不絕數以萬噸計流進太平洋,實在難安世人之心,如果這些物質進入了食物鏈內,受影響的是全球人類。
日本雖遠實近,與我們只是一海之隔,況且日本和香港的交往非常密切,日本食品,無論是預先包裝食品還是漁農水產,都深受消費者歡迎,日本食店成行成市,但一場核風暴,已將他們的生意吹得七零八落。日本農作物、動物和海洋生物受到多少影響,要由專家評斷,但是這些輻射物的衰減期以數十年甚至千年計,可以斷言已經嚴重影響環境。
特區政府日前已宣佈禁止日本五個縣的預先包裝食品進口,當中包括蔬果、肉類。而一些魚類則有日本方面低於輻射量的證明,就被豁免入口。但消息傳來,印度已率先成為第一個全面禁止日本任何食物進口的國家,維時3個月。印度的做法,是相當「激進」,但是對其國民而言,卻是最保險的做法。特區政府日後是否需要擴大禁止入口的規模,要留待官員處理。不過,筆者最關心的是放射性物質在食物中容許量的標準,各個國家和地區在這方面都有差異,而日本的標準較香港的寬鬆很多,核電廠危機消除後,不等於被污染的食品即刻無事。因為標準的差異,日後可能會有更多受核洩漏污染的食品從日本出口至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應該立即制訂措施,調整工作次序,長期和重點監測來自日本的所有食品,包括蔬果、肉類、海產、乾貨、飲品、罐頭以至小食等等,並檢討是否需要收緊現時放射性物質在食物中的指引限值,確保進口的食物並不影響健康。
看來,周一嶽局長今年的最大挑戰,是要確保進口的食物不會受到輻射的污染。而對整個特區政府而言,對付核污染,更可能是數以年計的持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