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從善如流制訂順應民意的預算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09]     我要評論

黃宜弘 立法會議員

 今年財政預算案發表之後,特區政府接納民意,作出了大幅的調整,決定「派錢」和退稅。調整後的預算案值得歡迎,預算案的確需要以應對通脹為主要的目標,兼顧社會民生和經濟多元化發展的需要。

 財政司司長應在制訂預算案時適當加入一些內容,讓各政黨有機會提出修訂,然後政府擇善而從,推出改良的方案,共同化解社會的矛盾。用這個辦法,不但有助於各政黨「收貨」,亦會加強政府、政黨和議員的關係。

配合「十二五」 強化區域合作

 預算案深化粵港澳合作的措施,包括提升區域生態環境及基礎設施合作計劃應予支持。發展環保產業必須由政府牽頭,加強和臨近地區的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今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特區政府應把握機遇,調整心態,放大眼光,積極配合,多為國家和本港做出一些擔當,包括充分利用國際化、市場化和服務業的領先優勢,考慮制訂及落實「香港五年發展策略」,設立與國家發展規劃相對應的架構,向中央政府建議將廣東推行CEPA服務業先行先試的成功經驗,擴展到長三角和海峽西岸經濟區;並加強與東亞區域的合作,仿效「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的模式,由香港工商界與東亞國家或地區在本港的工商界組成類似的機構。

落實有效措施應對通脹

 去年以來,錯綜複雜的內外經濟環境,造成物價易升難跌。美國推行量化寬鬆政策,中東和北非局勢波動,日本地震後重建災區,導致熱錢氾濫,通脹加劇。人民幣升值,港幣貶值,樓市和租金上升,食品和交通加價。很多中下階層人士覺得,現在什麼都比以前貴了,貧困的人口多了,對於「通脹猛於虎」越來越擔憂了。通脹的問題,確實很難在短期內解決,將會是一個長期、持續、艱難的過程。特區政府應居安思危,善用盈餘,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增加對長者及弱勢群體的補貼,及早落實預算案針對通脹的措施,令備受通脹之苦的市民,可以減輕生活壓力。

大力支援中小企業拓展

 眾所周知,中小企業是香港經濟和就業的重要支柱。預算案提出優化營商環境,推廣香港品牌,將「中小企業信貸保證計劃」的信貸保證承擔總額,由現時的200億元增加到300億元,為中小企業添置設備、擴大營運、拓展業務,提供更加廣泛、穩定並且具有彈性的支援。特區政府除了增加信貸額度之外,也應加強現行的各項中小企業資助計劃的宣傳力度,適當簡化相關的申請程式。長遠來說,更應協助中小企業加快升級轉型,打開內地市場,並考慮統一現行各項支援中小企業的基金計劃,以幫助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俗語說,「眾口難調」。任何方案,尤其是財政預算案,出現贊成和反對的聲音,不足為奇。我覺得,一份有創意、有氣度的預算案,就要盡量做到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的平衡、長期與短期的平衡、各種不同利益之間的平衡。但政府的資源有限,而社會的需求無窮,要達至這三個平衡,試問談何容易呢?所以我希望,那些至今仍然不滿預算案的人,不妨考慮換一個角度,反思一下如何能在各種需求中,找到平衡點,做到《基本法》規定的「量入為出、收支平衡」呢?

讓政黨有機會參與制訂預算案

 特區政府雖然庫房盈餘,儲備豐厚,但應汲取西方國家放任理財、濫用預算、使政府面臨關門危機的教訓,確保財政穩健、可持續發展。香港回歸之後,未曾有預算案被議會全盤接受而通過。因此財政司在擬訂預算案時,要統籌兼顧,長遠規劃,預留一些空間;預算案公布後,要聽取民意,多與各方溝通,有時為了順應時勢,減少傷害,須果斷作出改變。因為各政黨須向市民負責,對於政府的方案,很難「照單全收」,否則市民會當他們沒去爭取。為此,財政司應考慮改變策略,在預算案中適當加入一些內容,讓各政黨有機會提出修訂,然後政府擇善而從,推出改良的方案,共同化解社會的矛盾。用這個辦法,不但有助於各政黨「收貨」,亦會加強政府、政黨和議員的關係。

 其實,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問題,一向看得很清楚,很留意市民的整體和長遠的利益。今後特區政府、政黨和議員三個方面,如果能夠共同「立功」,那就更加理想了。至於香港未來的發展路向,中央領導人呼籲我們要注意三件事:即要有一個長遠的、科學的發展規劃,重視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努力改善民生。這三件事是中央對我們的祝福,也是對我們的期望。在我們努力實現的過程中,從香港實際的情況出發,上述的辦法應該是可取的。

相關新聞
廿四味:憤青搗亂超市 必須依法懲處 (2011-04-09) (圖)
從善如流制訂順應民意的預算案 (2011-04-09)
為什麼永遠是中國? (2011-04-09)
激進派累死弱勢工人 (2011-04-09)
從屠房員工爭取加薪看工會發展空間 (2011-04-09)
明辨是非:核洩漏嚴重影響香港食物安全 (2011-04-09)
縱論香港:內地孕婦來港政策如何調整 (2011-04-08)
廿四味:李怡顛倒是非 網民怒斥民族敗類 (2011-04-08)
「妖化中國 神化日本」為哪樁? (2011-04-08)
民主黨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2011-04-08)
實事求是對待核電 (2011-04-08)
西方走廊:白宮「核中取栗」 (2011-04-08)
核輻射危機讓日本政府難堪 (2011-04-08)
來論:李怡沒有一點中國人的味道 (2011-04-07)
香江透視:準確判斷政情 冷靜應對競選 (2011-04-07)
冷眼向洋:東亞格局轉折點出現 (2011-04-07)
悼蔡渭衡兄 (2011-04-07)
民筆聊生:將「忙到死、做到癲」放進博物館吧 (2011-04-07)
兩岸軍事互信有利和平發展 (2011-04-07)
來論:反對派製造「被規劃」歪論阻延香港發展 (2011-04-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