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褲襠裡的虱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16]     我要評論

馮 磊

 我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按照流行語來講,是標準的「七零後」。那個時候,改革開放還要五六年才能正式開始。那個時候,物資匱乏。因為如此,誰家裡稍微有點什麼不一樣的東西,馬上就被引以為稀罕事兒。記得一九七八年前後,農村的家庭還處於半飢餓狀態。那一年年底,我們家曾蒸了一鍋玉米窩窩,當了年夜飯。

 因為窮,所以衣著也就不像今天這麼講究。農村的老老少少,都穿著一個大棉襖。棉絮破破爛爛,且裡面不穿襯衫。到了冬天,大批的老年男子沒有工作,於是都蹲到牆角裡曬太陽。民間稱之為「曬暖」。

 當時的感覺是,如果天不是很冷,暖洋洋的太陽照在人身上,就特別舒服。但,這個時候,一種惱人的小動物開始活動了。

 那就是虱子。

 虱子稀罕鑽針腳和線縫兒。這種東西一旦活動起來,穿棉襖的人都能夠感受得到。於是,一批老爺們兒就開始用手到處掏和撓。有的人隨意往脖子後面一摸,就摸出一個虱子來。然後用大拇指的兩片指甲碾死。「啪」地擠出一滴血來。那情景,與魯迅在《阿Q正傳》描述的王胡捉虱子是一回事。

 一九八三年,我到縣城實小讀書。寄居在一個親戚家裡。入住的第一個晚上,一位女性長輩幫我把所有的衣服都脫了,然後放到大鐵盆裡。她燒了一鍋水,把沸水澆到衣服上。第二天早晨,她有些誇張地告訴我,鐵盆裡漂滿了虱子。

 我覺得很恐怖,但渾身上下也因此輕鬆了許多。從那以後,再也沒有為虱子所苦過。

 近日讀書,讀到王猛捫虱談天下的往事,覺得非常有趣。王猛一貧如洗,以販賣畚箕為業,出遊鄴城(今臨漳縣)無人問津,麻布短衣投桓溫,一面捉虱子,一面縱論國家大事。後來被苻堅懇請出山,治理亂世,政績卓著。這段往事,很多人都知道。我再寫,就頗有拾人牙慧的嫌疑。——我只是想,一九八零年代以前,數千年來,中國人的生活習俗基本上沒有什麼改變。看來,千千萬萬的老祖宗都曾為虱子所苦(俗話說,皇帝身上還有三個御虱子呢)。我們的老祖宗忍耐能力何其之強啊,不知道,這是否也應該作為國粹之一種呢?

 惰性,應該說是一種惰性吧。美國傳教士亨.史密斯在《中國人的性格》(也有人翻譯做《中國人的臉譜》)一書裡寫到,中國人愛面子,做事情效率低。這個洋鬼子說得沒錯,懶散這個壞習慣,也僅僅是最近二十多年來才有所改變。

 有文字稱,延安時期,虱子很多。身為領袖的毛澤東也不能免俗。某一日,斯諾去窯洞裡找毛,進了門發現他面對牆壁,解開腰帶,正慢慢摸索。原來,偉人在做與草根一樣的事情。——偉人也不能免俗啊。

 阮籍是個怪人,到今天,是個尤不被人欣賞的怪物。老先生最有名的散文當屬《大人先生傳》了。在這篇文字裡,阮籍寫道:「且汝獨不見夫虱之處於褌中,逃乎深縫,匿乎壞絮,自以為吉宅也。行不敢離縫際,動不敢出褌襠,自以為得繩墨也。飢則嚙人,自以為無窮食也。然炎丘火流,焦邑滅都,群虱死於褌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處區內,亦何異夫虱之處褌中乎?」這段文字,把褲襠裡的虱子與所謂正人君子相比。認為正人君子們所謂的積極進取、所謂的光宗耀祖,也不過是和虱子一樣,尋一條敗絮、尋一條褲子縫兒呆下來,有時間咬人幾口,自以為得計罷了!

 這段文字頗為驚世駭俗。骨子裡,讓不少人反感。我等都是俗人,對阮籍的怪論,自當嗤之以鼻。只是,無論諸君如何批判,也不能否認老阮說得其實是頗有幾分神似的。

 褲襠裡的虱子會咬人,這應該是一種常識吧?!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商務印書館與20世紀20年代新文學中心的南移 (2011-04-16) (圖)
豆棚閒話:褲襠裡的虱子 (2011-04-16)
文化觀察:大雅能容物 文章不染塵 (2011-04-16)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4-16) (圖)
歷史與空間:走進「民國之門」(上) (2011-04-13)
亦有可聞:腐敗的宴飲之樂 (2011-04-13)
古今講台:古戰場所思 (2011-04-13)
來鴻:魚眼 (2011-04-13) (圖)
詩情 (2011-04-13)
歷史與空間:天災與人禍 (2011-04-12) (圖)
豆棚閒話:春末的口福 (2011-04-12) (圖)
來鴻:范公祠裡思范公 (2011-04-12) (圖)
詞話詩說:沼 氣 (2011-04-12)
歷史與空間:從激進到溫和:辛亥革命前後的蔡元培 (2011-04-09) (圖)
遊蹤:遊湖州西塞山 (2011-04-09) (圖)
文化觀察:藥 渣 (2011-04-09)
文化觀察:一位女外交官的胸針——《讀我的胸針》 (2011-04-09) (圖)
文化觀察:休閒與讀書 (2011-04-09)
歷史與空間:網上流行「謀殺體」 (2011-04-06) (圖)
古今講台:大人國 小人國 (2011-04-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