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觀察:大雅能容物 文章不染塵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4-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 不染師的畫作。 網上圖片

——秦文蓮著《不染詩話》讀後感

文:周國臣

 2011年3月24日「詩情.畫意.心影」中美藝術家聯展,一場東西方文化的盛宴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展廳落下帷幕。短短三日,有幸觀摩過的同道是否會有餘音繞樑之感?其間的每幅作品都是那麼的韻味悠長,非片言隻語所能描述,唯親臨或能觀察體悟。

 不染師身出名門,家學淵源,激流勇退,淡跡香江,寄情筆墨,潛心文章,一本《不染詩話》,數段藝術人文,只要細細品讀,定能在字裡行間獲得一次難得的雋永對話,亦或對人生之旅有一次新的發現。

 我喜歡《不染詩話》就像我喜歡香港的文化多元一樣。

 它容古今。《良宵萬戶月當燈》、《清明時節話清明》都從歷史典籍談起,通過兩首古詩引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探討世界環保的時代主題;《笑看天上月更圓》、《盛裝舞步耀香江》抒發出對「嫦娥二號」人造衛星順利發射的祝福和香港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的自豪之情。文章縱橫古今,捭闔經史,浮想聯翩,讓人沉醉於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容華洋。《美國的退休文化》一文,使我們看到了美國退休老人晚年的生活場景,「無牆社區」、「自助村」的人性關愛和人本思想,「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成功借鑒或為可能。《女兒婚禮的變奏曲》則從自己女兒婚禮中的一絲遺憾,提出對「跨代富裕」後遺症的正視與思考,讓人感受到中西方對子女教育的差異。文章視野開闊、視角敏銳,提醒我們要有洋為中用的膽識與勇氣。

 容雅俗。在不染師生活過的城市中,上海、香港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也給他留下了無法磨滅的記憶。作為一個藝術家對市井生活的描繪,在《從小熱昏到大清口》、《笑侃上海話》、《上海話不要十三點》等文章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入木三分,針砭時弊,悲欣交集。以一種語言來表述另一種語言應是一種挑戰,文章從不同側面讓我們領略了上海方言的魅力,同時,在不經意間也透露出筆者的非凡創意與活力。

 容長幼。文字對於不染師來說,就像其彈奏琵琶時的音符,輕攏慢撚抹復挑,用其識見串起了一篇篇見仁見智的佳話。無論老少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空間。《低唱度芳春》、《重陽再讀〈遊子吟〉》、《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給年輕人以教誨啟示,給老人以安慰回味。無謂八卦,恰恰證明了藝術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藝術的力量在於情感。《不染詩話》正是融入了不染師對中華文化無盡的愛。故鄉的老屋、京劇人物、孔府家宴、書法楹聯、民俗節慶等等,都在其筆下匯成了一股思鄉的暖流,讓人看了忍不住有「笑問客從何處來」的遐想。

 書畫以墨韻流暢最為不易。講話文章何嘗不是?但不染師用詩的語言娓娓道來,會讓您在詩意中,不知不覺看到了最後,欲罷不能。

 香江賦予了不染師別樣的風姿,不染師也為香江的文壇增添一抹亮色。這本圖文並茂(可讓沒有觀賞展覽的朋友了卻遺憾),集詩書畫於一體的《不染詩話》在大家的努力下終於與讀者見面了,如您有幸在商務、三聯等書店與之不期而遇,輕輕翻開由太平紳士、居士施子清先生題寫書名的封面,映入眼簾的綠色,應能在這春的季節裏拂來絲絲暖意。

 又是清明時節,穀雨前的茶是最惹人愛的,忽然記起一幅寫茶的楹聯:

 其志難移,縱千般烘炒,萬遍搓揉,歷盡艱辛成極品;

 斯顏不改,況一任舒卷,幾番起落,自甘淡泊散清香。

 遙祝不染師幸福安康!

 遙祝中華文化地久天長!

 農曆辛卯年三月初三清明,修訂於海上潛藝齋。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商務印書館與20世紀20年代新文學中心的南移 (2011-04-16) (圖)
豆棚閒話:褲襠裡的虱子 (2011-04-16)
文化觀察:大雅能容物 文章不染塵 (2011-04-16)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1-04-16) (圖)
歷史與空間:走進「民國之門」(上) (2011-04-13)
亦有可聞:腐敗的宴飲之樂 (2011-04-13)
古今講台:古戰場所思 (2011-04-13)
來鴻:魚眼 (2011-04-13) (圖)
詩情 (2011-04-13)
歷史與空間:天災與人禍 (2011-04-12) (圖)
豆棚閒話:春末的口福 (2011-04-12) (圖)
來鴻:范公祠裡思范公 (2011-04-12) (圖)
詞話詩說:沼 氣 (2011-04-12)
歷史與空間:從激進到溫和:辛亥革命前後的蔡元培 (2011-04-09) (圖)
遊蹤:遊湖州西塞山 (2011-04-09) (圖)
文化觀察:藥 渣 (2011-04-09)
文化觀察:一位女外交官的胸針——《讀我的胸針》 (2011-04-09) (圖)
文化觀察:休閒與讀書 (2011-04-09)
歷史與空間:網上流行「謀殺體」 (2011-04-06) (圖)
古今講台:大人國 小人國 (2011-04-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