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國際勞動節有感
文滿林
又到一年一度的「五.一」國際勞動節了。若說今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與往年有何不同的話,大抵就是爭議將近十年時間的《最低工資條例》終於立法,並選定五月一日正式生效,算作是慶祝「五.一」勞動節的一份賀禮吧。
面對這份「最低工資」實施的賀禮,勞工階層也且慢過於欣喜,因為那些僱主仍在扭盡六壬出盡「法寶」計算如何減少他們的開支和成本,令數十萬名月薪只有六千元以下的低層勞工不會順順利利得到時薪28元收入的保障,隨時因加得減哩。例如扣減飯鐘錢,休息日無薪,開工計時,變成人在公司十小時,實際計數只得八個小時人工,令這群低收入勞工階層不但未能受惠,更隨時原地踏步。真是情何以堪。
能受惠時薪28元的勞工,就是全港三百多萬打工一族中最低收入的一群,也是從事最厭惡性行業的一群。付出與收入不成比例。為何那些僱主們不但不同情他們珍惜他們,讓他們收入多一些,相反,卻斤斤計較在這群受惠於時薪28元的最貧困勞工身上打主意?
社會越進步,工業和科技越發達,勞工階層就越感憂心,越有壓力,隨時遭裁員而失業。又例如現今銀行使用自動櫃員機,每個自動櫃員機就代替一個員工職位,全港數百家銀行和分行,每家銀行最少可以裁減數十甚至過百員工。自流行櫃員機之後,銀行分行越縮越少,失去數以千計的就業職位。以此類推,高端科技的「八達通」,也令渡海小輪售票員職位消失,就連邊境各個出入口過境關卡也改了「e道」,以自動過境機代替了人手,還有各式各樣的先進產品代替工人職位操作。總之,直覺就是工業越發達,勞工的就業職位和機會就越被代替,越受衝擊。
記得在上世紀初葉,當先進工業機器開始萌芽之時,有人認為,它的發展可為勞工帶來許多優越和好處。例如先進機器可為勞工減少沉重的工作量和加快速度,無需那麼辛苦了;因為有了先進機器和技術,工作時間也會實現「三八」制了;在工作環境及薪酬待遇方面也應得到保障和保證吧。但,這一切都是想當然而已。事實是,社會越進步,工業越發達,勞工的就業職位和機會就變得越窄越少,工作時間會越來越長,收入越來越低。因為工業和科技越發達,只會為企業老闆帶來更高利潤和更大財富。一部高端電子產品隨時可以頂替一百數十個勞工職位,剩餘下來的勞工怎麼辦,哪裡去,如何安置?企業大老闆絕不會「包」下來養剩餘的勞工過世。
事實正是,工業和生產技術越發達,令勞工的就業職位和就業機會更受影響,越感壓力和憂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