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榮銓 姚 姚
前不久隨中國電影基金會代表團訪港澳,從李前寬團長口中得知去年中國電影票房飄紅,首次打破100億的紀錄。但是喜中有憂,觀眾人數不是上升反而下降,得了一個負數紅字!可見這個百億票房紀錄有點「虛胖」,是靠高票價撐的場面。一方面說明我們一部分人的確富起來了,能夠忍受得了文化高消費,還有就是幾位大導演、大影星確實有能耐賺到高票房。另一方面則須冷靜思考了。
代表團裡有位見過世面的女明星向筆者透露:我國這個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的票價更貴!這難道合情、合理、符合市場規律嗎?既然我們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要注意貧富差距不能太離譜,文化消費、精神食糧也要讓盡可能多的人消費得起、共用得到才是。不要讓文化高消費趕超高房價,又要勞煩總理出來講話吧。還有位初出茅廬的導演對我「哭訴」,他的片子蠻多觀眾要看,可還是給院線撤下來了。我們人口比美國多得多,而銀幕反倒少得多,近幾年由4千塊增到6千多塊,比美國的4萬塊還是差一大截。如此供不應求,票價怎麼可能讓院線者心甘情願降下來呢?!
近日還得知中國電影產量世界排名老三,電視劇集更是全球NO1。去年電影出產了526部,但是能幸運上院線的不到30%,上海有關方面想「盤活」庫存電影,成立了「存量影片研究中心」,還要每年發佈「研究報告」,出版「中國電影流通藍皮書」。試想幾乎報廢的350多部要用多少人民幣拍出來,浪費多少人力物力,挽救這些電影值得稱道。但是,電影最市場化的美國以實踐告訴我們,電影市場比一般市場的「二八規律」更殘酷,一般商品是20%的大企業佔領市場80%的份額,80%的中小企業僅佔20%市場份額。電影這個文化創意市場則是由5%的企業佔80%的市場。美國4萬塊銀幕都救不了眾多的影片,中國更要研究如何控制電影生產的數量、嚴格講究品質才行。對於草台班子、粗製濫造、欺人詐財的倒不妨出個「厚皮書」,予以曝光!
去年1.4億集電視劇,雖有8000萬集沒進冷宮,但是真正熱播的也僅僅4%,同電影的「量多質劣」差不多,更該提醒的是,有些收視率高的電視劇品位並不高,並非上等的精神食糧,有人直言不諱地說:「笑過之後想哭,吃過之後倒胃」,如此「NO1」有何值得炫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