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波 百家戰略智庫理事
如今香港適逢「十二五」規劃的發展機遇,民眾應該警醒,認清政爭內耗的危害性,不要繼續被醜惡的政客蒙蔽。香港再也經不起內耗折騰,也再沒有折騰內耗的資本,這就是「香港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如果任由這幫政客們折騰下去,香港將與國家「十二五」規劃所賦予的戰略轉型機遇失之交臂。
今年3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於北京閉幕後,溫家寶總理在例行召開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中,面對香港記者的提問,曾清晰表達了中央政府對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長期保持繁榮穩定,將給予始終不渝的堅定支持。因為「這符合兩個特區政府和各界人士的要求,也是對港澳的長期發展有利」。同時,溫總理又一次語重心長地告誡香港政府要注意三件事:「第一,要有一個長遠的、科學的發展規劃;第二,要重視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第三,要努力改善民生,要重視教育、科技,以增強香港發展的後勁。還要從自身實際出發,重視發展服務業,包括金融服務和旅遊服務。發展小型的科技創新企業,以增加就業。」他特別強調:香港有比較充裕的財政收入和雄厚的外匯儲備,要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特別是照顧好弱勢群體,致力改善民生。
內耗是香港的深層次矛盾
應當說溫總理對香港問題的關注和了解是十分深透的,總理講話已切中香港發展的時弊,並從宏觀(長遠、科學的發展規劃)和微觀(重視發展教育、科技產業和現代金融、旅遊服務業)兩個方面,為香港迎接和把握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挑戰與機遇,加快同內地產業的鏈接與經濟的融合,指明了香港經濟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同時也毫不諱言地再次指出了香港政府長期以來施政管理和經濟、民生發展的掣肘問題,即:「香港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關於要求港府重視解決「香港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的警示,總理近年已在不同正式場合先後強調了三次。可見,「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確已成為制約香港政制、經濟、民生和社會發展的嚴重問題。總理的「三件注意事項」也詮釋了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並非早前曾特首所理解的「香港產業空洞和經濟轉型問題」,也非坊間所普遍認為的「基層民生問題」。以筆者理解,這個「深層次矛盾」,恰恰是困擾香港多時的「非理性的政治爭拗和內耗折騰」問題。
回歸後的香港似乎並不平靜,經濟飽受1997亞洲金融危機、2003非典危機和2008全球金融海嘯的嚴重衝擊。正是在中央政府和內地同胞始終如一的鼎力支持下,香港在每一次危機中都能闖過驚濤駭浪,迅速轉危為安,經濟恢復增長。同時,內地經濟在近三十三年的高速發展中(年均增速達9%),也給香港不斷創造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長期港英殖民意識的滲透和敵對反華勢力的操縱影響下,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害港禍港之心不死,總是不斷挑釁和干擾政府的施政權威與效率。他們將政治凌駕於經濟和社會民生的發展之上,打著所謂「民主自由」的標籤,將所有問題泛政治化,不斷操弄和煽動民意對立,鼓動示威遊行,「凡經濟發展動議必反、凡特首必反,凡政府施政決策必反」,「為反對而反對」已成為他們的重要標識。
香港社會已付出巨大成本
回顧香港經歷的風風雨雨,我們不難發現,每一次香港面臨重大發展轉機,都可以看到反對派不遺餘力,橫加阻撓的身影。他們挾民意以逞私慾,而不顧香港的長遠發展與繁榮穩定。如:反23條立法遊行、反政制發展遊行與捆綁否決政改方案、反建設高鐵遊行、反預算案和聲援所謂的「民主鬥士」的示威,衝撞立法會和中聯辦等等。一次次阻撓政府施政,破壞安定團結,拖慢香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如今,他們更變本加厲,公民黨又為操弄司法程序,濫用司法覆核禍港,鼓動民眾提出所謂的「港珠澳大橋司法覆核」,推翻了正在建設中的「港珠澳大橋」環境評估報告。這不但令大橋工程進度嚴重受阻,也令70多項促進香港經濟發展、惠及民生的基建項目受到連鎖阻撓而拖慢。公民黨對香港發展的阻撓、折騰,激起香港社會的震怒和極大反響,因此不僅破壞了香港與國家「十二五規劃」快速銜接的整體規劃,嚴重阻滯香港經濟建設進程,而且令香港政府和民眾付出巨大成本,包括基建進度受影響,港府將多付出數百億乃至上千億的建設成本,加重納稅人負擔和阻滯民生的改善。
勿再錯過發展良機
筆者曾多次撰文揭露,泛政治化已成為制約香港經濟、民生和社會健康發展的「毒瘤」,應予徹底切除,否則於香港的健康發展和繁榮穩定不利。如今香港適逢「十二五」規劃的發展機遇,民眾應該警醒,認清政爭內耗的危害性,不要繼續被醜惡的政客蒙蔽。香港再也經不起內耗折騰,也再沒有折騰內耗的資本,這就是「香港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如果任由這幫政客們折騰下去,香港將與國家「十二五」規劃所賦予的戰略轉型機遇失之交臂。總理的教誨仍縈繞在耳,我們期待著香港的再一次騰飛和長期的繁榮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