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社團聯會
自從去年,港鐵在盈利高達120億元情況下,仍按照「可加可減」機制申請調高票價之後,其他交通機構紛紛跟隨。在今年4月份,行政會議不但先後批准九巴及龍運巴士分別加價3.6%及3.2%,亦於5月份接受的士及電車公司加價的申請,使的士「起錶價」增加10%,電車票價增加15%。這對於苦不堪言的基層市民來說,無疑是百上加斤。
對基層市民而言,在高通脹的壓力及最低工資實施的副作用下,物價和各類開支的負擔加劇。有學者預計,交通業的加價行為將會分別抽高今明兩年的通脹率0.03%及0.02%,同時也會帶來其他行業加價的連鎖反應,即表示通脹率在未來將會持續上升,基層市民要繼續承受物價高漲之苦,生活捉襟見肘,這確實令人擔憂。
港鐵、九巴公司作為本港交通運輸業的核心服務提供者,除著眼於牟利之外,也應該承擔社會責任。我們認為,如收益最高的港鐵有龐大的土地發展收益,除了改善服務質素外,可考慮透過設立基金,用作凍結票價的差額及推出更有效的票價優惠方案。我們認為,在目前高通脹的社會環境下繼續進行加價,只會引起惡性循環,苦了大眾,引起激憤。
同時,我們認為港府應盡快展開檢討制定監管公共運輸業的政策,如檢討「可加可減」票價調整機制,才能真正紓解民困。所謂「可加可減」,其方程式只計算物價指數和運輸業工資;前者未能充分反映基層市民的生活狀況,後者又只保障了運輸業的工資水平。加上現時經濟亦由通縮期轉為通脹期,因此港鐵及巴士在可加可減票價機制下未曾試過減價。而學者預期未來的通脹年度會比通縮年度多,市民基本上難以受惠於機制。因此,我們期望,在「可加可減」的機制中,應該加入市民的負擔能力、消費能力或購買能力作為計算的因素,以確保票價更貼近市民大眾的承受能力。
另外,鑑於交通票價的上升,港府亦應推出更多利民紓困的措施,如港府最近擴大了交通津貼計劃,有多達38萬人每月可獲600元補助。我們認為,此一補貼應該與通脹水平互相掛u,以長期紓緩公共交通費用增加為基層市民帶來的威脅。
所謂「通脹猛如虎」,我們不欲見到基層市民苦活於高通脹環境下,期望特區政府及早籌謀對策,制定更多利民紓困的措施,以防民怨日深,引發更多社會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