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縱論香港:理性討論國民教育 切勿妖魔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31]     我要評論

黎子珍

 國民教育制度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國際慣例。教育局公布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諮詢文件引發社會的熱烈討論,香港學界普遍對新學科表示歡迎,認為新課程有助於香港推行國民教育,而當局的安排亦可令學界靈活推行課程。與此同時,亦有意見對新學科表示疑惑或反對,這反映了香港多元社會的特徵。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種妖魔化國民教育的傾向,已經離開了正常的多元意見表達的範疇,而是屬於一種刻意的誤導和歪曲。

 為了進一步整合國民教育,讓學生更有系統地認識國家,教育局5月5日公佈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諮詢文件,建議全港小學明年率先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列為必修科,翌年並擴展至中學各級。教學具體內容由校本自決,課程不設公開試,只有校內評核。

國民教育是國際慣例

 事實上,國民教育制度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國際慣例。世界上推廣國民教育最成功的是美國。這與美國系統完善、注重效果、潛移默化、無孔不入的國民教育密切相關。美國《公民與政治課程標準》的目標是:「培養認同美國憲法民主制度基本價值觀和基本原理的合格公民,並使他們有見識、負責任地參與到政治生活中。」在美國的中小學校裡,國旗、國歌、總統畫像這些美國國家的象徵物,到處可見可聞。一項調查顯示,在歐美18個發達國家中,美國人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最強,也最願意為保衛他們的國家而戰。新加坡也十分重視國民教育,新加坡每年都要開展一次「國家意識周」活動,來凝聚國民的國家意識。在韓國的各類學校裡,愛國主義教育都是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學生從小到大就被告知韓國有哪些值得驕傲的地方,培養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和認同感。韓國國歌裡有這樣一段歌詞:「用我們的意志和精神,熱愛我們親愛的祖國,把身心和忠誠獻給她,不管面對痛苦還是歡樂。」它一字一句銘刻在每個韓國青少年的心裡。

國民教育是國家建構的一部分

 有人質疑,由「公民教育」到「國民教育」,是不符合當今世界時代潮流的一種倒退做法云云。但事實上,國民教育和公民教育有重疊和交叉,不同之處在於,國民教育是國家建構的一部分,任何政體的國家中都會有國民教育。

 公民是具有一國國籍的人,一個人首先是某一特定國家的公民,而作為一個國家的公民,脫離國家就無所謂公民身份。因此,要求公民首先確立國家意識,培養對國家的忠誠和認同感,是世界各個國家都關注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在一些多民族國家或者諸如美國之類的移民國家。

「國民教育」符合時代潮流

 按照國際慣例,愛國主義和公民對國家群體的責任和義務,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內容。對於公民來說,「國家」是一個由疆域、民族、歷史、文化、語言、傳統等原初因素形成的總體,愛國主義是公民不假思索的感情自然流露,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的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政治學家馬歇爾(T.H. Marshall)指出,「公民性」需要「凝聚力」(bond),而凝聚力的基礎,則是「直接的群體成員感,它來自於對共同擁有的文明的忠誠,來自對國家的忠誠」。可見,部分政客把「國民教育」說成是不符合時代潮流的倒退做法,這種說法恰恰違反了時代潮流。

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社會進步舉世讚揚

 部分政客將國民教育妖魔化,其理由之一,是指內地社會存在一些負面現象,這是無視世界歷史發展的看法,也是一葉障目的觀點。實際上,在西方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充滿血腥和野蠻、無恥和厚黑,諸如強迫勞動、圈地運動、獵奴與海盜行為、憑權勢強佔公產、貪腐、種族歧視等,令人觸目驚心。從西方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罪惡到自由資本主義的文明建設,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內地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濃縮了西方國家上百年才走完的階段,不同程度上存在貧富差距、貪腐、司法公正、環保、社會保障等各種問題,並不奇怪。但更為重要的是,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社會的進步舉世讚揚,這才是國家發展的本質和主流。這也是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的青少年需要認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國情。

比西方國家的做法更進一步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從個人、家庭、社群、國家和世界五個範疇,來培育社會接班人,內容相當多元化。其中高中學生有機會探究資源運用及國家發展的關係,亦會探討中國重大歷史事件,客觀分析國家改革進程。國際社會通常做法是在大學培養批判思維意識,而不是中小學。「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提出高中學生有機會探討中國重大歷史事件,客觀分析國家改革進程,已比西方國家的做法更進一步。對高中學生而言,國民教育雖然不回避內地社會高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負面現象,但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認識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社會的巨大進步。

 必須指出的是,中小學的德育及國民教育根本不是「洗腦」,而是「健腦」。但部分政客卻將此刻意歪曲為「洗腦」,然後上綱上線進行「討伐」,欲將國民教育置之死地而後快。這顯然不是正常的多元意見表達,而是別有用心的刻意誤導和歪曲,教育界對此應該保持清醒的認識。

相關新聞
縱論香港:理性討論國民教育 切勿妖魔化 (2011-05-31)
廿四味:香港不能光依賴祖國關愛 (2011-05-31)
自留地:「大狀黨」阻礙大橋興建損民利益 (2011-05-31) (圖)
東張西望:金正日認同中國之路的里程碑 (2011-05-31)
反對派寬己嚴人非君子所為 (2011-05-31) (圖)
西方走廊:婦幼險境讓「美式人權」汗顏 (2011-05-31)
李小薇公器私用偏袒反對派 (2011-05-31)
指點江山:公民黨涉嫌「包攬訴訟」必須徹查 (2011-05-30)
輕舟已過萬重山 兩岸猿聲仍在啼 (2011-05-30) (圖)
挖苦工人無工開 李卓人太涼薄 (2011-05-30)
港競爭優勢喪失政客有責 (2011-05-30)
反對派正部署狙擊第三條跑道 (2011-05-30)
田園快語:便利跨境學童上學刻不容緩 (2011-05-30)
中美同舟需要相互尊重 (2011-05-28)
公民黨違憲違法十宗罪應譴責 (2011-05-28)
警惕樓市逆轉即將出現 (2011-05-28)
兼職員工最易被剝削 (2011-05-28)
止戈為武:空軍多崗任職培養年輕將領 (2011-05-28)
龍聲飛揚:「反地產霸權」屬誤導 推進社會流動是關鍵 (2011-05-27)
廿四味:李小薇將《議事論事》公器私用 (2011-05-2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