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嘉美 芝加哥大學學生會副會長(2009/2010) 聯合國學術影響工程美國學生代表
6月29日汕頭大學舉行「2011屆畢業典禮」,香港長實集團董事局主席、汕頭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李嘉誠先生在致詞中,提及近期媒體熱炒的「年輕人應否成為李嘉誠」話題時指出,每一個人各有不同的獨特天賦和經驗,他勉勵學子轉化逆境活出自我,「逆境和挑戰只要能激發起生命的力度,我們的成就可以超乎自己所想像的。」他說:「生命拋來一顆檸檬,你是可以把它轉榨為檸檬汁的人。要描繪自己獨特的心靈地圖,你才可發現熱愛生命的你,有思維、有能力、有承擔,建立自我的你;有原則、有理想,追求無我的你。」李嘉誠藉「檸檬汁人生觀」,鼓勵年輕人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既蘊含深刻哲理,又結合了他自己的人生經歷。
人生的奮鬥過程與結果價值是同樣重要
「年輕人應否成為李嘉誠?」本人作為一名年輕人,也曾經與香港、美國、中國內地的年輕朋友和同學探討過這一問題,結果發現大多數年輕朋友對人生的價值更重視結果,卻忽視了奮鬥的過程。大多數年輕朋友羨慕的是李嘉誠先生現在的財富、名望和地位,而對李嘉誠先生經歷過的苦難、逆境和挑戰知之不多。李嘉誠先生在童年時,父親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為了給父親治病,一家的生活過得相當清貧,兩頓稀粥,再加上母親去集貿市場收集的菜葉子便是一天的糧食。父親逝世後,14歲的李嘉誠被迫離開學校用他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贍養慈母、撫育弟妹的重擔。我曾經對一位年輕朋友介紹過李嘉誠先生苦難的童年時代,並問她願意經歷這樣苦難的童年嗎?這位朋友沉吟良久後說:「我擔憂我無法經歷這樣的人生考驗。」
「逆境和挑戰有益論」與智者殊途同歸
李嘉誠先生說,他學到最價值連城的一課,是逆境和挑戰只要能激發起生命的力度,我們的成就是可以超乎自己所想像的。我也認為,逆境有助激發人的潛能,增強人的意志。雖然「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攜少偉男」並非絕對,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卻是規律。法國文豪雨果說:「上天給人一分苦難時,同時也給人一分智慧。」挪威劇作家易卜生說:「不因幸運而故步自封,不因厄運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明,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愛因斯坦說:「通向人類真正的偉大境界的道路只一條—苦難的道路。」李嘉誠先生的「逆境和挑戰有益論」,與最優秀的人類智者殊途同歸。
法國啟蒙主義學者盧梭說過:「十歲被點心、二十歲被戀人、三十歲被快樂、四十歲被野心、五十歲給貪婪所俘虜。人,到什麼時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李嘉誠先生說:「我要拒絕愚昧,要持恆地終身追求知識,經常保持好奇心和緊貼時勢增長智慧,避免不學無術。在過去七十多年,雖然我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下班後我必定學習。」逆境和挑戰激起生命力度,持恒地終身追求知識,自律、克己和謙遜,漸漸凝聚與塑造一個成功基礎,我認為這是李嘉誠先生走向成功的道路。
李嘉誠先生說:「貧窮不一定是缺乏金錢,而是對希望及機遇憧憬破滅的挫敗感。很多人害怕可上升的空間越來越窄,一輩子也無法衝破匱乏與弱勢的局限。我理解這些恐懼,因我曾經一一身受。沒有人願意貧窮,但出路在哪裡?」我認為,這段飽經滄桑、洞悉世情、觸及香港年輕人心靈脈搏的話,值得包括我在內的香港「八十後」、「九十後」、「零零後」年輕人深思。
的確,貧窮不一定是缺乏金錢,而心靈的貧窮更加可怕。哲學家羅素指出:「真正的幸福絕不會光顧那些精神麻木、四體不勤的人們,幸福只在辛勤的勞動、晶瑩的汗水和生命的睿智中。」人生的出路在心靈的充沛,而並非只在養尊處優的環境。在李嘉誠先生成長的年代,香港社會艱苦,是殘酷而悲涼的。那時候沒有甚麼社會安全網,飢餓與疾病的恐懼是強烈迫人;求學的機會不是每一個人的權利,貧窮常常像一種無期徒刑。今天香港社會新的富足,為大部分人帶來相對的緩衝保障,這是許多像李嘉誠先生那樣的前輩胼手胝足,篳路藍縷為香港社會奠定的基礎。
港式「阿Q精神」
我發現,現今香港部分青少年,一邊承蒙先輩創造的社會繁榮富足帶來的蔭庇,在大樹底下好乘涼,一邊卻抱怨大樹限制了他們的發展。他們不去努力成長為一棵也能蔭庇他人的大樹,而是怨天尤人,其中微妙之處在於,當其他地方的年輕人在思考「年輕人應否成為李嘉誠」,部分香港年輕人卻在抱怨「李嘉誠限制了我發達」。在這種倒錯思維和荒謬心態下,加上政客的誤導,部分香港年輕人把自己遇到的一切困難,都歸咎於似是而非的所謂「地產霸權」。他們把自己未能置業、未能成家、找不到好工作、薪酬不夠豐厚、未能升級、未能發達,甚至未能找到貌美或英俊的配偶,都歸咎於「地產霸權釀的禍」。我發現這是香港年輕人的另類「阿Q精神」,比較起來,正宗「阿Q精神」是「我祖上比你闊多了」的心理自慰,港式年輕人的另類「阿Q精神」則是「我早該闊多了但李嘉誠阻了我」的心理欺騙。二者的本質,都是自欺、欺人、自輕、自賤、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
「反地產霸權」偽命題的誤導
香港近年來最濫用和對年輕人最具誤導性的一個口號,非「反地產霸權」莫屬。香港房地產價格昂貴,人所共知,但這不是地產商的「原罪」,而是包括了許多複雜的原因。首先,香港一向奉行高地價政策,以支撐低稅制,市民付出的高樓價及高租金即是變相稅項;其次,回歸後特區政府仍然奉行積極不干預政策,令地產業和金融業在產業結構中比例過大。另一方面,樓價高昂是世界上所有金融中心都有的現象,紐約曼哈頓區、英國倫敦、日本東京都是國際金融中心,與香港一樣樓價都出名高昂。凡此種種說明,香港房地產價格昂貴,是長期的政府政策的結構性問題,而非地產商的「原罪」。
令人關注的是,近年來一些年輕人的示威抗議行動,動輒打出「反對地產霸權」的旗號,並且往往針對李嘉誠先生,這完全違反事實,極不公平。事實上,李嘉誠先生成功建立一個業務多元化及遍佈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龐大商業王國,全球商界翹楚均視他為擁有卓越能力、廣闊視野和超凡成就的強人。也就是說,李嘉誠先生並不謀求在香港實行「地產霸權」。據媒體報道,李嘉誠先生賺取的每八美元中,只有一美元在香港賺取,這是李嘉誠先生與其他香港地產商最大的不同。李嘉誠先生已捐出近三分之一身家作慈善用途,其名下的慈善基金在過去3年已捐出逾52億元,未來10年更會加碼,預計多於過去30年的總和。
李嘉誠坦白地對學生說:「我愛當我自己!」這句話意味著,上天賦予每一個人獨特生命的同時,也賦予每一個人熱愛自己和塑造自己人生的責任。李嘉誠先生「檸檬汁人生觀」對年輕人的啟示,我認為也包括識破「反地產霸權」這一偽命題的誤導。
「一偏之見,相反之論」,年青人及市民大眾不應只聽政客有目的之言論。我願意把自己暑期之時間和所得,去表達事實和平衡社會部分的意見。古語有云:「雖千萬人,吾往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