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80後最「忘恩」 學者倡品格教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7-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許娜娜(左)表示,部分年輕人對他們所擁有的東西視為理所當然。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葉嘉慧 攝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葉嘉慧)常言「幸福非必然」,懷著感恩的心善待眼前所擁有的一切,生活或許會變得更快樂。一項調查發現,近90%受訪港人會為「生活在香港」而感恩,普遍受訪者感恩指數屬於中上水平。但19歲至25歲「80後」年輕人,感恩指數是各年齡組別中最低。學者分析,「80後」視所擁有的東西為理所當然,充斥投訴文化,容易「忘恩」。學者建議政府加強品格教育,提升社會和諧。

 「香港有品運動」指出,「感恩」的意思是「以言語或行動向別人表達感謝」。他們於4月至6月進行調查,收集933份問卷。近90%受訪港人會為「生活在香港」而感恩,但約70%受訪者不同意自己於感恩文化下成長。以7分為滿分,各年齡組群感恩指數介乎5.14分至5.57分。但「80後」評分偏低,僅4.81分。

普遍視幸福為理所當然

 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許娜娜解釋,「80後」普遍對所擁有的東西視為理所當然,若出現不符期望的事,心中會充斥怨憤,容易成為「忘恩」者。她表示,學校應多培育他們的感恩意識,協助他們從不滿中開脫,洞悉事情的來龍去脈,從中減低對現況的不滿情緒,避免「過激」的抗爭行為。

學歷與感恩指數成正比

 「香港有品運動」總幹事凌葉麗嬋表示,調查亦顯示,個人收入高低不會影響其感恩指數。月入1萬元以下與月入5萬元以上的受訪者,感恩指數僅相差0.05分。但調查同時反映,教育程度與感恩指數成正比,小學或以下教育程度的受訪者,感恩指數最低(5.52分),碩士或以上的受訪者,感恩指數最高(5.79分),顯示學校教育能提升個人品格與素質。

 凌葉麗嬋表示,感恩意識應從小培養,建議政府增撥資源支援父母,如:製作親子節目及多舉辦提升品格的活動,教導父母培育子女的品格。

相關新聞
加價不夠畀新租 港的哥擬集體請假 (圖)
商會:保險費倍增 零件漲價6成
Suzuya Vertical Club 31店結業 164員工追薪數百萬 (圖)
鬧市舖租倍升 加重經營壓力
地盤兩死意外 家屬滿意恩恤 (圖)
老嫗慘遭輾斃 司機危駕被捕 (圖)
公院停收內地孕婦 跨境家庭申覆核 (圖)
驗尿易做手腳 濫藥趨隱蔽化 (圖)
港90後少女不反對婚前性行為 (圖)
好心警遞水遭醉娃掟樽 (圖)
搜索沒頂漢 撈獲女浮屍 (圖)
政府新總部地盤再遭爆竊
同住內地女交流生混戰
教院職員入稟挑戰遞補制
派錢網頁 港府10日內推出 (圖)
外交知識賽 浸信會呂明才摘冠 (圖)
何俊仁涉套市民資料
唐唐勉港青 人生不設限 (圖)
研選特首 范太邀經濟學者補課 (圖)
遞補諮詢期內市民應多作回應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