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高中通識教育關注小組進行的調查顯示,中五生對通識科內容仍不太掌握。香港文匯報記者歐陽子瑩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子瑩)新高中通識科經已推行兩年,現在僅剩下約半年教學時間,一眾學子便要上「戰場」應考首屆文憑試。一項調查發現,在通識科6大單元中,普遍學生只對較切身的「個人成長」及「今日香港」有把握,其餘4個只是「一般」或甚至「不能」掌握。有中五生稱,有通識科教師本是教地理科出身,卻要教授「公共衛生」單元中的基因工程,根本未能清楚解釋內容。此外,通識科評分準則至今仍不清晰,令學生大感無助。
至今年初僅完成一半課程
明愛社區中心「新高中通識教育關注小組」去年12月起,訪問九龍城6間中學共853名中五生,了解他們修讀通識科的情況。結果發現,大部分中五生至今年初,僅完成約一半課程,受訪時99%人曾修讀「個人成長」單元、「今日香港」及「公共衛生」則分別有96%人及74%人;但只有不足45%人曾修讀「全球化」單元。
不滿地理教師授基因工程
通識為全新課程,即使學生已修讀,掌握程度亦欠佳。在1至8分(8分為非常掌握)評分中,只有「個人成長」及「今日香港」2單元有逾半人評5分或以上。至於「現代中國」、「能源科技」掌握情況則是一半半。另外,「全球化」及「公共衛生」整體評分更低於合格水平。關注小組成員、中五生卓冠耀認為,全球化及公共衛生涉獵範圍廣,教師也未必有足夠知識應付。他舉例指,有出身於地理科的通識老師,本身對生物不太了解,但卻要教授基因工程內容,難以清楚講解當中概念。
關注小組建議,當局應提供更多答題範例及評改準則,以及培訓更多專科專教的通識教師,以提高學生對課程及考試的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