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法國學者揭露達賴並非那麼「禪」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8-15]     我要評論

鄭若麟

 達賴喇嘛又訪法國。不過,這次沒來法國的政治中心巴黎,而是到法國南部城市圖盧茲「講經」。從法國國家電視二台的畫面看,前來迎接達賴的法國地方人員一個個彎腰曲背,簡直比見教皇還要虔誠!由此可窺西方媒體造神的力量有多大!

 不過,這次「歡迎」達賴的還有一本書:《並非如此「禪」:達賴隱匿的另一面》!這是法國、也是西方文化界第一本還達賴真實面目的書。作者馬克西姆.維瓦斯通過剖析丹增嘉措自1959年出走印度以後四十年來的言行和政策,客觀介紹和分析風靡全球的「達賴現象」所隱匿的「另一面」,即西方公眾幾乎完全不認識的一個「陌生的達賴」,一個處心積慮想恢復舊西藏的達賴。而這位「昔日的奴隸主」口中的西藏,與作者親自前往西藏所看到的真實的西藏之間,也截然不同,存在著巨大的反差。儘管此書要到本月18日才正式向公眾發行,但BFM電台、《今日價值》雜誌、TV5電視台等都已經報道了這本書的出版。

西方媒體對西藏實地報道戳穿達賴謊言

 應該看到,在西方文化界、政界和媒體有一個特殊的現象,批評教皇、批評伊斯蘭都是被允許、被寬容、甚至是被鼓勵的。但對達賴卻是「不可碰」的。幾乎沒有任何一本以西方特有的「批判精神」來分析和剖析達賴喇嘛的書在法國和西方出版。多年來,達賴在世界上歷來以「智慧、和平、佛教精神領袖、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的形象出現。而西藏則被達賴描述成是一個「苦難深重」、並遭到「殖民統治和文化滅絕」的國度。然而,當維瓦斯於2010年與《費加羅報》和《世界報》等記者同行赴西藏採訪、報道後,看到的卻是法國乃至西方媒體上從來沒有報道過的景象:報刊、商店的標牌、電台和電視廣播等都無一例外地使用藏語、大學裡教授藏文化、環境得到良好的保護、酒吧裡的服務員每天工作7小時、一周工作5天半並領取著相應的工資,這一切使維瓦斯意識到,在廣泛引用達賴方面提供的信息來對西藏進行報道的西方媒體,與實際上的西藏,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於是維瓦斯開始獨立對西藏問題進行調查。他收集、閱讀並研究了幾乎所有達賴喇嘛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所發表的演講、接受的採訪和他本人撰寫的書籍,維瓦斯發現,僅此就足以一窺「投機、遺忘、詭詐、謊言以及拒絕對其本人和他統治的王國進行全盤清查」的「另一副達賴的面孔」。這兩幅不同的面孔——面對西方的是一幅永恆的微笑,標誌著寬容、和平主義、和面對迫害的無限忍耐;而另一幅則是緊皺的眉頭,一副被趕下台的統治者的面孔,一心想著如何才能恢復並回到拉薩重建神權政權。

 維瓦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特別針對達賴喇嘛「退出政治」的說法表示,「這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從歷史上看,達賴已經多次退出政治了。只要看一看他到美國會見奧巴馬,而不是宗教人士;不久前達賴接受法國《世界報》採訪,對中國的政治體制進行了評論。試想一下教皇要是對法國的政治體制進行評頭論足的話,那將會引起多麼強烈的反應,因為在法國是絕對不允許宗教人士介入政治議題的,由此就可以看出這一退出的全部真實性了。」

達賴的神話正受到質疑

 維瓦斯撰寫此書的目的並不是「讚美中國的西藏政策」,而是要恢復西藏的歷史與現實的真相,而這一真相迄今為止一直被達賴一統天下的形象碾得粉碎。維瓦斯出於法國人道主義和政教分離的傳統,以前所未有的批評精神,旨在勾勒一幅達賴喇嘛的真實肖像,提供給讀者所有西方媒體視而不見的事實,以幫助西方讀者更好地理解他們「不認識、卻常常不自覺地夢見的一個西藏」……這次達賴造訪的恰好是維瓦斯長年生活的法國南部城市圖盧茲,曾獲過1997年羅歇.瓦楊文學獎的維瓦斯的新作恰好出版,使當地媒體在報道達賴訪問的消息時,亦提到了「人所未知的達賴的另一面」。這於頭頂「諾貝爾和平獎」光環的達賴來說,可能也是沒有想到的。

 維瓦斯寫作十分嚴謹,所引用材料都有出處,並一一註明。《並非如此「禪」:達賴隱匿的另一面》將在達賴喇嘛演講後的第三天出版,達賴喇嘛的真實面目,屆時將被呈現在世人面前。這將是達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以來首次遭到西方學者的質疑。當然,應該看到的是,質疑達賴的聲音在法國仍然是少數。特別是在媒體和部分政界、文化界人士力挺達賴的情況下,達賴的神話不會因此一本書就完全破滅。但從2008年達賴喇嘛如同凱旋般前來法國訪問,受到外長庫什內以及一批國民議會議員款待,到今天見不到任何政府人士、並遭到法國學者的直接質疑,兩者之間已經不可同日而語。達賴喇嘛的神話在法國,已經至少生出了一道深深的裂痕。

相關新聞
指點江山:從回歸後居權案看公民黨的禍心與野心 (2011-08-15)
十二五與香港發展:李克強到訪與香港的規劃、變革和發展 (2011-08-15)
優勢互補提速服務業 蘇港合作共創新篇章 (2011-08-15) (圖)
人大對外傭居權案釋法順理成章 (2011-08-15)
東張西望:治疆之策首重發展更柔更硬 (2011-08-15)
法國學者揭露達賴並非那麼「禪」 (2011-08-15)
田園快語:增設租金免稅額 惠及中產夾心人 (2011-08-15)
歐元區面臨的解體風險 (2011-08-15)
自留地:公民乎?攻民乎? (2011-08-13)
梁家傑「4大關卡論」偷換概念誤導市民 (2011-08-13)
中國航母的周邊挑戰 (2011-08-13)
為理明言:應將中暑納入工傷賠償保障範圍 (2011-08-13)
西方走廊:國會山演變成選票「鬥牛場」 (2011-08-13)
縱論香港:公民黨屢在居港權問題上「禍港殃民」 (2011-08-12)
廿四味:民主黨為何忍痛將選區讓予公民黨 (2011-08-12)
十二五與香港發展:將「十二五」規劃對港支持化為發展動力 (2011-08-12)
頂天立地:切除訟棍毒瘤 香港才有生機 (2011-08-12)
聲明欲蓋彌彰 公民黨難卸其責 (2011-08-12)
解決護士人手短缺問題 (2011-08-12)
西方走廊:華盛頓「搬石頭打自己的腳」 (2011-08-1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