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麟 博士 立法會(衛生服務界)議員
香港護士人手短缺問題存在多年,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亦未見有紓緩的跡象。政府近日更表示考慮引入「有限度註冊」招聘海外護士,此做法實在值得商榷。首先,現行的《護士註冊條例》並沒有「有限度註冊」的條文,若要實行則必須修訂法例,然而修例需時,未能有效解決當前的人手問題。另外,倘若政府以行政手段,硬要引入有關制度,這是否不僅對本港護理水平帶來衝擊,同時繞過法定的修例程序?現時海外護士若要在香港執業必須通過執業試,如讓海外護士一邊工作一邊考試,或毋須通過本港考試便可在港短期執業,這樣實在難以監管其質素,威脅市民健康與安全。若倉卒以此方法解決人手短缺問題,倒不如從根本入手,制定長遠的護士人手規劃,重整護理教育政策,投放更多資源,培訓質量兼備的本地護士。
護理教育政策缺乏長遠規劃
早在九十年代,政府支持註冊護士經由大學培訓,這絕對是護理教育的一大進步。可惜時至今日,回顧這二十一年的大學護理教育政策,政府在2000年關閉護士學校後,沒有同時把大學護理教育的第一年學額相應增加,以致隨後幾年,每年的大學護士畢業生不足600人,那又如何配合每年約1000至1200名註冊護士的需求?二十多年來各院校均缺乏資源增加學額,加強培訓,以配合社會需求。至近年護士人手短缺問題進一步惡化,政府眼見問題迫在眉睫,便急就章地重開護士學校,試圖解決「燃眉之急」。此舉實在自相矛盾,既然政府支持將護理教育提升至大學層面,為何還把大量資源放在重開護士學校的非學位護理課程﹖箇中原因是否由於大學培訓較護士學校昂貴,政府為了節省金錢,而出此下策,筆者不作揣測,只是要點出,事實正正反映政府在護理教育政策上,缺乏一套完整、一致的理念,搖擺不定。一方面沒有增撥新資源予大學增加護理教育學額,另一方面亦沒有作出全面的人手規劃,以致護士供求嚴重失衡。
筆者曾向特首提問政府可否增加撥款予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好讓大學有足夠資源,增加護理課程學額,培訓足夠護士人手,以應付未來五至十年的人手需求,提升護理質素,配合醫療產業發展。然而,曾特首回應時只強調醫管局將會增聘醫護人手,更說培訓護士方面不單是在大學,還有其他非學位的培訓,並沒有關注增加培訓學位護士的資源,這究竟顯示我們的政府對護理教育政策的無知,還是存心刻意迴避問題的核心,不願為大學護理教育作出承擔?
護士病人比例失衡
與此同時,造成供求失衡問題的另一原因是本港現時沒有一個確切的護士病人比例。護士病人比例是人手規劃的重要指標,即使局方表示來年將會有接近2000名新護士,但在沒有明確的人手指標的情況下,政府如何釐訂多少為之足夠,亦不會短缺或過剩?故此,人手問題的另一重點是政府須訂立明確的護士病人比例,根據這準則作出長遠的人手規劃。重開護士學校或許能夠短暫紓緩護士人手短缺的問題,但時而關閉護士學校,推行大學護理教育,人手方面又缺乏長遠計劃及目標,沒有適切地隨社會轉變及需要而增加學額配合;待出現人手問題時,就倉卒決定重開護士學校應急;待三五年後護士人手增多,屆時可能又突然關閉所有護士學校。政策如此不一,只會製造混亂,長遠而言不但影響護士人手供應,更會窒礙護理專業發展及提升護理質素。現在政府更計劃以「有限度註冊」招聘海外護士解決人手問題,若倉卒實行,很可能會擾亂現時的註冊制度,影響護理質素。故此,政府必須從根本著手,制定長遠人手規劃,訂立明確的護士病人比例,並從大學護理教育學額、培訓方面作出配合,增撥資源予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讓大學可以增加大學護理學額,培訓足夠具質素的人手,提升護理質素,改善現時護理服務,同時為發展醫療產業作好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