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成煥 新界社團聯會副理事長
去年,幾位立法會議員因政治理由而無故辭職,結果,政府大費周章,於全港安排補選,幾位議員重返議會,卻平白耗費了1.5億元公帑,相信市民記憶猶新。經此一役,各界也意識到,原來的補選機制有被濫用的風險,也有人提出建議,要求政府修改立法會議員出缺的遞補機制,政府亦就此建議諮詢公眾。我們認為,修改原來的替補機制合乎市民大眾利益,頗值得考慮。
除了所耗費的1.5億元公帑外,筆者更加關注的,是補選所帶來的社會成本,如:社會內耗、大眾焦點及精力的分散、社會愈趨政治化等。畢竟,政治選舉不太具有生產力,純粹是一次政治權力的再分配,「年年月月均為選舉年」,絕非值得鼓勵的事。以去年的「五區補選」為例,肇事政黨由2009年的暑假提出相關行動開始,至2010年1月正式辭職,並於5月進行補選,接近10個月的時間,社會輿論及眼球均被相關政黨牽著鼻子走,當中所產生的爭議,各方的議論,無不消耗了公眾的寶貴時間與精力。香港仍有不少重大議題和深層次矛盾尚待解決,極需各界凝聚最大共識,如立法會帶領市民集中探討、解決經濟民生問題,豈非更有建設性?
於現有機制下,議員當選後,辭職,再安排補選,再當選再辭職,重重複複,是完全有可能的。政制發展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既然找到了制度性的漏洞,我們理應尋找建設性的可行辦法,加以堵塞,而非置之不顧。
為堵塞漏洞,諮詢文件提出了4個方案,不可謂不對症下藥。如限制辭職議員於同屆任期內再度參加補選,亦合情合理。諮詢文件另外建議,如有議員辭職的話,其空缺將由同一選舉名單上的第二名候選人補上,亦不失為可行之法。一方面堵塞了補選的漏洞,另一方面,保護了選民原先的意願,更符合比例代表制的精神。以過去的兩次補選為例,民建聯的程介南和馬力出缺後,由於同一名單上的候選人,無論在理念或政綱上均比較接近,為保障選民原先的選擇,空缺理應由位列程介南及馬力之後的候選人補上。可是,於現行機制下,議員出缺,便需安排補選,而補選的遊戲規則是「單議席單票制」,而非比例代表制。最終,原先屬於某政治光譜的議席,往往被另一政治光譜奪去,比例代表制下的「均衡參與」目標,亦遭到破壞了。
新界社團聯會於7月份,訪問了逾1,000名市民對替補機制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逾半市民反對去年「五區補選」的政治行動,並贊成政府修例以堵塞補選的漏洞,另外,近8成受訪者認為,應禁止無故辭職的議員參與補選。很值得大家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