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惟昆 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教授
作為一名被定義為「大陸籍」的學人,驚見練乙錚先生的時評《談徐立之下台 論大陸籍學者角色》(《信報》2011年11月4日)。單從標題看,練先生似乎想說大陸籍學者導演了徐校長不再續約香港大學校長這件事,或者至少是推波助瀾,又或者是幸災樂禍。否則怎麼堂堂大字標題把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命題聯繫在一起呢?人們不得不欽佩練先生的想像力和捉刀弄筆的本領,原來其時事評論就是這樣炮製出來的。
先說所謂「徐立之下台」,或者用練先生的語言「被自願辭職」。徐校長只是表明不再謀求續任,在法理上與「辭職」、「下台」完全不是一回事。只是這大標題的一半,即足可見練先生偷換命題的手法和蠱惑人心的用意。此事我們寧願相信徐校長自己的表白,而無意用揣測和聯想去做無根據的評判。但是面對大標題的另一半「論大陸學者的角色」,既然被點名評論了,自然有權發表一點感想,即對評論的評論。
練乙錚文章偷換命題充滿偏見
練先生文章的主題是講香港的學術自由受到政治權力影響。他聲稱,影響香港學術自由的因素和管道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香港高教界大陸籍學者比例漸高。感謝練先生承認:大陸籍學者成為九十年代香港高校大發展的「生力軍,……貢獻很大;他們在大陸本來就是尖子,基礎紮實,生活簡樸,刻苦耐勞,思考力強,是做學問的好材料。」然而筆鋒一轉,他馬上把大陸籍學者說成:一是「驚弓之鳥」,二是因家屬在大陸而「妨礙他們本身的學術自由,或是削弱他們捍衛學術自由的勇氣」,三是「文化背景關係,他們中一些人也許較易與政權合作,放棄或者出賣學術自由,從中獲得好處。」他這種判斷不僅充滿偏見,也沒有事實基礎。練先生的「學術自由」就是「對時政大膽公開批評而令當權者不悅。」換句話說,他所謂捍衛「學術自由」,就是不與政權合作,那麼這裡說的究竟是學術自由,還是政治抗爭呢?學術自由怎麼能跟政治抗爭劃等號呢?打著學術自由的旗號,我通篇看到的卻都是政治遊戲。
說到學術自由,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回歸以來,香港的自由,包括學術自由,沒有發生變化,為舉世所公認。不然,為何年年香港自由度指數名列第一,年年都有不同國籍的學者、學生加盟香港之大學?年年都有卓越的學術成果在香港誕生呢?誠然,成果斐然的學者群中,佼佼者不乏大陸背景學者,他們研究成果更有不少在國家和國際層面產生重大影響。「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學術之外,大陸背景學者也發揮建設性作用;社會批評亦不避諱,所不同者, 為批評須具建設性,因為我們珍愛香港這個家園。
請問練先生, 您能舉出實例來說明大陸籍學者如何「放棄或出賣學術自由,並從中獲得好處」嗎?您能告訴我們有哪位大陸籍學者因為家屬在大陸, 而如同有人質的負擔而 「妨礙他們本身的學術自由,或是削弱他們捍衛學術自由的勇氣」嗎?如果您沒有這樣一批實例,您有什麼資格做出這樣的評論呢?您不覺得您在這個最講人權的社會裡在肆無忌憚地侵犯數萬名大陸籍學者的名譽權, 也就是重要的人權嗎?
有些人總帶著偏見和有色眼鏡觀察內地
有一點您說對了,大陸學者都是過來人,尤其年長的一代,經歷過錯誤路線的痛苦、甚至迫害, 因此他們特別珍惜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輕鬆與快樂。他們也深知,在真正實現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現代化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困難和問題, 還包括政治體制改革、現代文明建設、廣泛實行民主等許多未竟的事業。但我們理解這每一步的艱辛,我們和全國民眾、包括香港市民,同心同德;我們充滿信心,而決不再是驚弓之鳥。像文化大革命那種荒謬的悲劇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遺憾的是,有些人總是帶著偏見和有色眼鏡觀察中國大陸,也包括對從大陸出來的人。眼下的目標就是所謂大陸籍學者。把大陸籍學者作為一個群體評頭品足、恣意貶損,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歧視,而在香港這個自由社會裡,最令人深惡痛絕的一件事就是族群歧視。當然,從無人問津,到被人評說,其實我們也感到很自豪,這是另一種變相的認可。香港本來就是以移民為主的社會,大家來香港無非是先後之分,都是中國人,都是一家人,沒有必要對大陸出生的或是台灣出生的學者加以鄙視。香港開埠以來,一代代香港人來自五湖四海,正是他們創造了「香港傳奇」,創造了香港的多元、包容、自由。改革開放之後來港執教的所謂「大陸籍」學者,共同背景是大陸出生、海外學有所成、來港發展事業、以香港為家。這種現象在金融、工商、文化界,也頗普遍。香港的成功,也在於它的包容,在於它廣納英才、包括所謂「大陸籍」人才的明智。而許多事情在香港鬧得沸沸揚揚,就是一些人不甘寂寞,撥弄是非,以天下大亂為樂,與安居樂業為敵。
而對於這群體自身,大陸出生與否並未成為一個問題。我們跟香港出生、台灣出生,甚或是外國同事,實際早已交融一處,因為大家同屬一個學術共同體,遵循共同的規範,堅守共同的學術價值。「英雄不問來路」,我們期待著在不遠的將來, 香港與國家共同與時俱進,引領世界大潮,香港更加繁榮穩定,誰還這樣追究和區分所謂「大陸籍」,誰還危言聳聽所謂「大陸化」?作為新香港人,作為香港社會的一分子,我們的志向是和香港市民親密合作,和諧相處,不斷為香港的繁榮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