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專欄撰稿人顧蔚
上海的股票、債券和現貨黃金市場規模在全球已經名列前茅,但其在2015年之前要成為國際人民幣交易中心的新規劃,依然看來過於進取。上海如果不採取重大改革措施,比如解除資本管制、讓匯率更富有彈性以及開放金融市場,就算市場規模龐大,也難稱得上是真正的國際性的金融中心。
在國家發改委的支持下,上海定出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規劃,並制定了到2015年之前把年交易量翻倍至160萬億(兆)美元的目標,不過卻並未透露這一數額包含的細節。若以成交值來看,上海已經擁有全球第三大股票交易所,以及亞洲第三大債券市場。不過相對於中國的內地生產總值(GDP)規模而言,市場仍然相對較小,且進一步發展仍面臨障礙。
關注中國資本管制問題
只要離岸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的途徑仍然受限,上海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內地的人民幣交易中心。中國央行可能不願容忍,類似倫敦、東京和紐約每日大規模的跨境資金流動,因為擔心會壓垮中國發展不完善、且仍需要保護的金融系統。
上海如果要成為全球性的貨幣中心,人民幣需要能夠更加自由地進行兌換。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每日上午設定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人民幣匯率只能上下浮動0.5%。目前人民幣匯率是由北京而不是上海決定,而且也沒有跡象顯示北京讓出匯率決定權。
最後一點,中國需要對外資銀行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外資銀行資產僅相當於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的2%,而且他們參與內地債券市場的途徑也受到限制。目前僅有十幾家外資券商擁有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的牌照,這距離全球性的金融中心還相去甚遠。
目前上海還有三年時間,爭取央行、證監會及銀監會等其他有影響力部門的支持。上海取得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為全球人民幣相關交易定價的設想,對這些部門可能具有吸引力。但如果不進行關鍵性的改革,上海的重要性也可能僅僅限於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