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北俊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上周三終於公布了其任內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無可否認,這份預算案在支援中小企及中產方面,是較前著墨多了,算是回應了自由黨一向的訴求。例如加緊回應了中小企的訴求,退回利得稅最多一萬二千元,優化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及寬免商業登記費一年等。至於我們最關注的支援中產問題,預算案提出了退稅上限一萬二千元、免差餉一年,上限二千五百元,及輕微提高供養父母及子女免稅額等,都令中產得益。
不過,這些措施卻嫌力度不足,尤其是我和自由黨一直提倡的租金免稅額仍然無蹤影,無助租私樓捱貴租人士。而退稅一萬二千元,與自由黨建議的二萬元仍有一段距離。加上仍然有N無人士完全無法從預算案中得益。
我認為預算案有很多改善空間,最重要的是要改善財爺的「估算」模式和態度。本年度的預算案,由本來預期虧蝕85億元,變成盈餘667億元,一來一回就是752億元。大家不要以為計錯數沒有甚麼大不了,其後遺症是政府在預計公共開支時,不敢「應使得使」,令一些應該做的政策和計劃「拖得就拖」。令港島區的醫院居然也要提供第三世界水平的醫療服務,實在說不過去。
然而,最令人感到不妥當的地方是,每當計錯數出現大量意料以外的盈餘時,曾財爺只會集中一次性派糖。我不是反對向有需要的市民提出紓困措施。事實上,不少一次性措施對於回應市民即時訴求,對紓緩民困的功用是不能抹殺的,但不斷計錯數,之後又不斷派糖,只會扭曲財政預算案為政策提供足夠財政資源的原意,反而使一些需要用錢的地方卻可能沒有著落,令社會的發展受到阻礙。
所以,我認為,一個稱職的財爺,應該準確計好盤數,若單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期措施,欠缺長遠的公共財政管理,是無法令社會健康和平穩的向前發展。最重要的是,要檢討現有公共理財哲學,不要一味低估收入,不肯增加經常性開支,而應盡量做到準確估算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