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楚凝
去年以來,西方與伊朗較量不斷升溫。西方不斷加大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力度,並宣稱不排除用武力解決問題。而伊朗則高調回擊,不僅舉行一系列軍演,展示伊朗的強大軍事力量和決心,還廣泛開展外交活動,營造反美同盟。30多年來,美國與伊朗的鬥法始終沒有停止過。此次美伊危機既有因雙方失去理性而導致戰爭的可能,也有在對立加劇後走向談判桌的可能。只要雙方堅持理性,最終的現實選擇仍將是邊鬥邊談。
邊鬥邊談鬥而不破
雖然美伊雙方劍拔弩張,局勢不斷惡化,但雙方都明白,誰都承擔不了戰爭帶來的巨大災難。
伊朗不同於伊拉克,更不同於利比亞。無論是軍事實力、能源地位還是地緣戰略,伊朗都非伊拉克和利比亞可比。
前不久,伊朗宣稱完好俘獲了美國最先進的無人偵察機,足見伊朗軍事方面的實力。8年兩伊戰爭,伊拉克在美國為首的西方支持下都沒有討到半點便宜,說明伊朗軍事實力要遠高於當年的伊拉克。而且伊朗石油日產可達410萬桶,是僅次於沙特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一旦開戰,必然引發全球石油價格暴漲,對於仍處在經濟危機困境的美歐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國內民眾可能首先難以承受。
此外,伊朗還扼守易守難攻的霍爾木茲海峽。一旦爆發戰爭,憑藉伊朗目前的海軍實力,封鎖該狹窄的海峽是有可能的,屆時不僅海灣國家的原油無法運輸出去,美國的航母和大兵恐怕也難以穿越。
從地緣戰略上來說,伊朗與俄羅斯、中國保持了密切關係,伊朗在中俄外交全局中的份量遠非利比亞和敘利亞可比。中俄兩國不會坐視美歐對伊朗動武,美歐很難通過安理會授權方式來對伊朗動武。
此外,伊朗與日本、歐盟、印度等國也有著密切的經貿往來,尤其是石油出口。伊朗石油18%出口到歐洲地區。美國由於與伊朗長期對立而幾乎沒有石油貿易往來,美國號召日歐等盟國對伊朗進行石油制裁,受傷害的只能是日本和歐盟各國,因此日歐對此態度猶豫。而印度作為獨立的大國,更不會接受美國的石油制裁號召,很可能與中俄站在一起,不僅反對對伊朗進行石油制裁,更反對對伊朗動武。
正如俄羅斯政治觀察家弗拉基米爾.西蒙諾夫所指出的,對於來自美國和歐盟的壓力,伊朗回擊的方式要比美國試圖使用武力打擊的方式更多。
從美國來看,雖然美國不斷要求加大對伊朗的制裁力度,但其目前主要的考慮還是想通過勒緊枷鎖來迫使伊朗屈服,放棄核武器研製計劃。作為反對伊拉克戰爭而上台的奧巴馬政府來說,不大可能再發動一場與伊拉克戰爭性質和後果相似的戰爭。而且在目前美國大選選情不明的情況,奧巴馬更是不敢拿大選作賭注,輕易做出對伊朗動武的戰略決斷。除非在下半年選情出現戲劇性變化,國內民意出現重大轉變,奧巴馬政府為了獲得連任而做出重大抉擇。
對於美伊雙方來說,打也打不起,談也不願談,雙方都陷入兩難境地。但從過去30多年美伊鬥法的歷史看,只要美伊雙方不出現戰略誤判,最終結果可能是邊鬥邊談。緊張一段時間,然後重新回到談判桌,談判破裂後,再度劍拔弩張,每次到最危險的時刻,雙方都留有餘地,最後會各讓一步。
目前所謂的美伊危機有很大程度上的媒體炒作的因素。研究中東問題的專家認為,伊朗目前的強硬是為下一階段的伊朗核問題談判提高價碼。(本文轉載自2012年2月《紫荊》雜誌,內容有刪減。)
|